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

2025-07-2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节假日消费乱象何时休?---每逢节假日,本是消费者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时刻,然而近年来,“趁节欺客”的现象却频频发生,让不少消费者在欢庆之余平添烦恼。从景区门票“坐地起价”到酒店“临时加价”,从餐饮“隐形消费”到服务“缩水打折”,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让节日的喜庆氛围大打折扣。“趁节欺客”乱象频发,消费者苦不堪言节假日期间,商家利用供需关系紧张的特点,肆意

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节假日消费乱象何时休?

---

每逢节假日,本是消费者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时刻,然而近年来,“趁节欺客”的现象却频频发生,让不少消费者在欢庆之余平添烦恼。从景区门票“坐地起价”到酒店“临时加价”,从餐饮“隐形消费”到服务“缩水打折”,这些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让节日的喜庆氛围大打折扣。

“趁节欺客”乱象频发,消费者苦不堪言

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1

节假日期间,商家利用供需关系紧张的特点,肆意抬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已成为不少行业的“潜规则”。

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2

1. 景区门票“翻倍涨”

今年国庆期间,某知名景区被曝出门票价格从平时的80元飙升至200元,且不提供任何额外服务。游客李先生无奈表示:“一家人出游,光门票就多花了近千元,这简直是‘明抢’!”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景区均有发生,部分景区甚至通过捆绑销售“强制消费”,让游客不得不为高价买单。

2. 酒店“临时加价”成常态

莫让“趁节欺客”给消费者添堵-3

节假日期间,酒店房价暴涨已是司空见惯。王女士在预订某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时,原本标价400元的房间在假期前一天突然涨至1200元,且无法退款。“这完全就是‘趁火打劫’!”王女士愤慨道。更离谱的是,部分民宿甚至以“系统故障”为由取消低价订单,再以高价重新上架。

3. 餐饮“隐形消费”防不胜防

不少消费者反映,节假日外出就餐时,商家会以“节日特供”“服务费”等名义额外收费。张先生在某餐厅消费时,账单上莫名多出了一项“节日服务费”,金额高达消费总额的15%。“事先根本没告知,结账时才看到,这不是欺诈吗?”

为何“趁节欺客”屡禁不止?

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规范节假日市场秩序,但“趁节欺客”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1. 监管难度大,处罚力度不足

节假日期间,消费投诉量激增,但监管部门人力有限,难以及时处理所有问题。部分商家违规成本较低,即使被查处,罚款金额也远低于其非法所得,导致“罚了再犯”的恶性循环。

2. 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

许多消费者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因怕麻烦或缺乏证据而选择忍气吞声,这无形中助长了商家的嚣张气焰。“大多数人觉得投诉也没用,干脆自认倒霉。”某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坦言。

3. 供需失衡,商家“有恃无恐”

节假日期间,热门旅游目的地和餐饮场所往往供不应求,商家掌握定价主动权,部分甚至形成“价格联盟”,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如何破解“趁节欺客”困局?

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必须从制度、监管和消费者自身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

1. 加强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相关部门应加大节假日市场的巡查力度,对恶意涨价、欺诈消费等行为从严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让违规商家付出沉重代价。

2. 畅通投诉渠道,鼓励消费者维权

简化投诉流程,推广线上举报平台,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地维护自身权益。加大对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形成震慑效应。

3. 消费者需提高警惕,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节假日消费时应提前做好攻略,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保留消费凭证,遇到问题及时投诉,避免“哑巴吃黄连”。

莫让“节日经济”变成“节日陷阱”

节假日是拉动消费的重要节点,但绝不能成为商家“宰客”的借口。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享受节日的欢乐。

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