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城市] | 热度[ 0]
正文: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场面。清晨七点,非遗大集还未正式开门,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来自山东的剪纸艺人李大爷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摊位,一边笑着说:“我参加过很多展会,但像这样人山人海的还是头一回见。”这场以“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近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余个非遗项目、500多位传承人齐聚一堂,为中外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走进展馆
正文: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场面。
清晨七点,非遗大集还未正式开门,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队。来自山东的剪纸艺人李大爷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摊位,一边笑着说:“我参加过很多展会,但像这样人山人海的还是头一回见。”
这场以“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近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余个非遗项目、500多位传承人齐聚一堂,为中外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走进展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活态的文化博物馆。陕西的皮影戏、苏州的刺绣、宜兴的紫砂壶、景德镇的瓷器……每一项非遗技艺都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来自美国的游客詹姆斯拿着刚买的剪纸作品兴奋地说:“这太神奇了!我亲眼看到一张红纸在艺人手中几分钟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
除了观赏,游客们还能亲身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在面塑展区,小朋友们正跟着传承人学习捏面人;在蜡染展区,一群大学生正在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蜡染方巾。来自清华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丽莎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非遗文化,比在书本上看到的要生动得多!”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当属美食非遗展区。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四川火锅底料、云南过桥米线……各地美食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女士一边品尝着刚出锅的扬州炒饭,一边说:“这才是正宗的家乡味道!在外面很难吃到这么地道的。”
据统计,开展首日就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占比达到15%。展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这次大集不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遗资源,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集还特别设置了非遗创新展区,展示了一批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作品。比如用苏绣工艺制作的时尚手包、将景泰蓝技艺运用在智能手表上的创新产品等,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创新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更赋予了非遗新的生命力。
来自上海的设计师张小姐指着一款融合了扎染元素的丝巾说:“非遗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我们正在尝试用现代审美重新诠释传统技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非遗。”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多场非遗论坛和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传承人、设计师等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表示:“要让非遗'活'起来,就要让它走进现代生活。这次大集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夜幕降临,展馆内依然人头攒动。来自四川的糖画传承人刘师傅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但他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看到这么多人对传统手艺感兴趣,再累也值得!”他的摊位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刚刚完成就被抢购一空。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这些传统技艺反而越来越受欢迎?或许正如一位游客所说:“这些非遗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本次非遗大集将持续到本周末。组委会提醒游客,由于参观人数较多,建议错峰参观。展会还开通了线上直播通道,无法到场的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云逛展”。
这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自信和创新的活力。非遗大集就像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脉。
展会最后一天将举办非遗项目签约仪式,预计将有一批非遗项目与文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将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注入新的动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的时刻。当我们看到外国游客对着中国非遗技艺竖起大拇指,当我们听到年轻人为传统文化创新喝彩,我们相信,非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