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在安徽西北部的界首市,一场静悄悄的城市变革正在上演。曾经,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像无数个“奔跑者”,奔波在大街小巷处理各种城市问题;他们正在转型为智慧“管理者”,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升级,更是一种城市治理理念的革命。界首市作为安徽省县级市,近年来在城市管理和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创新性地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在安徽西北部的界首市,一场静悄悄的城市变革正在上演。曾经,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像无数个“奔跑者”,奔波在大街小巷处理各种城市问题;他们正在转型为智慧“管理者”,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升级,更是一种城市治理理念的革命。
界首市作为安徽省县级市,近年来在城市管理和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创新性地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和农业生产中,打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界首模式”。
说到界首的城市转型,就不得不提当地打造的无人化智慧农场。这个位于界首市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农场,可以说是当地农业现代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走进这个占地500亩的智慧农场,你会发现这里几乎看不到传统农民弯腰劳作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智能化农业装备:自动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数据精准浇水,无人机在空中巡视作物长势,智能收割机按照预设程序完成采收作业。农场负责人李技术员笑着说:“现在我们种地就像玩电子游戏,坐在控制室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大部分农活。”
这个智慧农场的核心是一个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在田间地头部署的各种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并自动进行分析处理。当系统检测到某块土地需要施肥时,会自动调度智能施肥机前往作业;发现病虫害迹象时,会立即启动精准施药程序。
最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农场的运营只需要3名技术人员就能完成。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控制中心监控各项数据,偶尔对系统进行微调。与传统农业相比,智慧农场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还实现了水资源节约4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的环保目标。
这种智慧农业模式的成功,为界首市的城市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市政府很快意识到,同样的技术理念完全可以应用到城市治理中。一场从“奔跑者”到“管理者”的转型就此展开。
界首市的城市管理转型首先从搭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开始。这个平台整合了全市的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和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了一个“城市大脑”。通过这个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城市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
以前,城管队员需要整天在路上巡逻,发现问题后再赶往现场处理。通过智慧平台的大屏幕,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区域。一旦系统自动识别出占道经营、违章停车、垃圾暴露等问题,就会立即生成处置指令,调度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实现了精准管理。
除了智慧城管系统,界首市还在公共交通、环境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推进智能化建设。智能公交系统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公交车位置,合理规划出行时间;环境监测网络全天候监控空气质量、水质变化,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业务。
这种转型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城市管理案件的处置时间从原来的平均2小时缩短到20分钟,市民投诉量同比下降了45%,公众满意度提升了3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治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也是市民获得感的实实在在增强。
界首市的成功经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学习和借鉴。从“奔跑者”到“管理者”的转变,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升华。它告诉我们,现代城市治理不能光靠人海战术,更要依靠科技手段和智慧方案。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界首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将继续深化。这座城市将会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宜居。而界首的故事也在向我们展示:在科技赋能的下,中国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正在迈出坚实的步伐。
这是一个发生在安徽界首的变革故事,也是一个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从田间地头的智慧农场,到街头巷尾的智能管理,科技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界首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善于运用科技,每个城市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治理之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