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

2025-09-2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汽车] | 热度[ 0]


车企炫技花哨有余安全不足,何时回归造车本质?正文: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大车企纷纷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和新配置。从超大屏幕到智能座舱,从自动驾驶到语音助手,车企们似乎在炫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科技包装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浮现:车辆的基本安全性能是否被忽视了?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典型案例。今年3月,某知名新能源品牌发布的新车型配备

车企炫技花哨有余安全不足,何时回归造车本质?

正文: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1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大车企纷纷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和新配置。从超大屏幕到智能座舱,从自动驾驶到语音助手,车企们似乎在"炫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科技包装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浮现:车辆的基本安全性能是否被忽视了?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2

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典型案例。今年3月,某知名新能源品牌发布的新车型配备了令人惊叹的17英寸中控屏幕,支持多种娱乐功能和游戏应用。但在随后的安全测试中,该车型在主动安全系统方面却表现平平。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消费者反映,在行驶过程中操作复杂的车机系统会分散驾驶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个例子是某豪华品牌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型。该车配备了超过30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号称能够实现L3级自动驾驶。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消费者发现其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存在识别延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雨天经常失效。这些基础安全功能的瑕疵,与厂商大力宣传的"黑科技"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业内专家指出,这与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密切相关。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车企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不得不通过炫目的科技配置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屏幕越大越好、功能越多越高级"似乎成了行业共识。某汽车工程师坦言:"现在研发预算大部分都投在了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反而是一些基础的安全系统升级被忽视了。"

花哨有余安全不足 车企炫技何时了-3

这种现象的背后,还反映出汽车行业价值观的转变。传统造车理念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现在,一些车企更倾向于将车辆定义为"智能移动终端",而非交通工具。某知名汽车评论人指出:"当车企开始用电子产品的思路来造车时,就难免会陷入配置竞赛的怪圈,而忽略了汽车最本质的属性——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炫技、轻安全"的倾向已经开始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能的监管力度,明确要求车企不得过度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技术创新,但必须守住安全底线。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发出了警示。根据最新发布的汽车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超过60%的消费者表示,更关注车辆的基础安全性能,而非花哨的科技配置。一位消费者代表说:"我们买车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其次才是舒适和智能。希望车企不要本末倒置。"

面对这些质疑,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某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最近宣布,将重新分配研发资源,加大在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上的投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科技创新应该是以提升安全性为前提的。未来我们会更加注重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场"炫技"与"安全"的博弈,实际上反映了汽车产业转型期的阵痛。随着市场竞争日趋理性,消费者认知不断提升,车企终将回归到"安全第一"的造车本质。某研究院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指出:"汽车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质上。那些只顾炫技而忽视安全的企业,注定会被市场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技术的创新同样可以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某品牌最近推出的新一代碰撞预警系统,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将识别准确率提升到了99.6%;另一家企业研发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这些创新虽然不如大屏幕那样吸引眼球,但却真正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标准的完善也至关重要。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标准,预计明年将出台一系列新规。这些标准将对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冗余、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行业发展划定红线。

消费者教育同样不容忽视。许多消费者容易被炫目的科技配置所吸引,而忽视了查看车辆的安全评级和测试结果。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应该优先参考中保研、C-NCAP等权威机构的安全测试成绩,而不是被厂商的营销话术所迷惑。

展望未来,汽车行业的科技创新与安全性能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以提升安全性、可靠性为前提的。某车企研发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安全系统,既融合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又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才是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

这是一个值得整个行业深思的问题:当我们在追求更大屏幕、更多功能的时候,是否还记得汽车最根本的使命是安全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或许现在正是时候让车企们停下炫技的脚步,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技术创新。

毕竟,安全才是汽车永恒的主题,任何科技配置都不应该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正如一位资深汽车工程师所说:"最好的科技,是让用户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时时刻刻在保护着驾乘安全。"这或许才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真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