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屯昌的哪些绝美景点值得游客拍照?屯昌作为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藏着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宝藏取景地。最先要推荐的是乌坡镇的水央村,这个黎族村落保留着成片的火山石老屋,清晨阳光洒在黑色石墙上时,斑驳的光影效果特别出片。建议穿着亮色衣服站在石墙前,能拍出很有张力的对比照。第二个必拍点是枫木镇的鹿场,这里不仅有可爱的梅花鹿,背景就是典型的火山岩地貌,拍出来的照片既有生机感又带着地质奇观的震撼。记得带上长焦镜头,
屯昌作为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藏着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宝藏取景地。最先要推荐的是乌坡镇的水央村,这个黎族村落保留着成片的火山石老屋,清晨阳光洒在黑色石墙上时,斑驳的光影效果特别出片。建议穿着亮色衣服站在石墙前,能拍出很有张力的对比照。第二个必拍点是枫木镇的鹿场,这里不仅有可爱的梅花鹿,背景就是典型的火山岩地貌,拍出来的照片既有生机感又带着地质奇观的震撼。记得带上长焦镜头,可以捕捉到鹿群在火山岩间奔跑的独特画面。第三个推荐点是卧龙山上的观景台,这里能拍到整个屯昌盆地和远处火山群的壮丽全景。特别是日落时分,夕阳把黑色的火山石染成金红色,很多摄影师都会守在这里等最佳光线。建议使用广角镜头,把近处的石屋和远山一起收进画面。最后别忘了去新兴镇拍古榕树群,这些百年老树的根系与火山石交融生长,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肌理效果。拍摄时可以尝试低角度,让盘根错节的树根充满前景。
儋州的古村落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福建移民渡海而来,发现这里遍布火山岩,于是创造了独特的"干垒"建筑技艺。中和镇的七里村就是个典型例子,村里最老的石屋建于明洪武年间,屋主后人还保留着当年的地契。有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布局都暗含风水智慧,比如峨蔓镇的盐丁村,所有房屋都呈扇形面向海湾,既利于海风调节温度,又符合"纳财聚气"的传统理念。在白马井镇的福村,还能看到更早的渔村形态,这里的石屋墙体会嵌有贝壳和珊瑚碎片,记载着村民耕海牧渔的历史。特别要提的是兰洋镇的番茅村,这里保存着黎族船形屋与汉族石屋并存的独特景象,见证着民族融合的历程。现在村里老人还能说出每块石头的来历,"那块带孔的黑石是从火山口捡的,那面花斑石墙是曾祖父娶黎族媳妇时两家一起垒的"。
火山石"干垒"技艺最集中的区域在澄迈至临高一带,这种不用泥浆粘合的全石结构堪称建筑奇迹。金江镇的美榔村有座元代的双塔,完全用玄武岩干垒而成,历经七百年台风仍巍然屹立。当地工匠传承着独特的选石秘诀:"要选气孔均匀的石头,垒墙时大孔朝下小孔朝上,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孔洞流成水帘,反而让墙体更牢固。"在永发镇的博厚村,还能看到更复杂的干垒拱门技术,这些石拱门不用任何粘合剂却承重惊人,甚至能通过石块的咬合结构分散压力。最令人惊叹的是老城镇的罗驿村,整个村子的围墙都是干垒而成,有些段落呈现优美的弧度,工匠说这是利用石头自重实现的自然曲线。现在这些技艺正申请非遗,村里开了工匠培训班,00后小伙李文浩学艺后感慨:"原来老祖宗早就掌握了抗震原理,这种干垒墙遇到地震会晃动但不会塌。"
罗驿村可能是海南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石古村落,整个村子就像一座露天的火山岩博物馆。走进村口就能看到明代留下的李氏宗祠,这座三进院落用了三万块火山石,梁柱上的石刻记载着李姓族人从福建迁来的历史。顺着青石板路往深处走,会发现更有趣的景象——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墙都嵌着石磨、石臼等生活器具,村民说这是祖辈"物尽其用"的智慧。村中央有口宋代古井,井壁用火山石砌成螺旋纹理,据说这样设计能让水自然流动保持鲜活。最特别的是村里的"迷宫巷",这些窄巷故意修得曲折回环,地面用不同形状的火山石拼出防滑图案,既考虑安全又充满艺术感。现在村里还有23座明清时期的完整石屋,其中标号17的"镜云居"最近改造成民宿,住客可以体验睡在火山石房里的独特感受:"夏天不用开空调,石墙会自动调节湿度,晚上能听到风吹过石孔发出的呜鸣声。"
虽然婺源不在海南,但六月正是体验徽派建筑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好时机。首推篁岭的"晒秋"景观,虽然名为晒秋,但六月晾晒的辣椒、玉米在灰瓦白墙间形成的色彩碰撞反而更强烈。建议清晨坐缆车上山,能拍到晨雾缭绕的古村全景。第二个必去点是石城的古树群,这里上百棵古枫树在六月呈现不同层次的绿,阳光透过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特别适合拍人文题材。第三个隐藏景点是浙源乡的凤山村,这里有条明代古驿道,六月两旁开满野百合,走在其间能同时欣赏徽派马头墙和自然野趣。建议安排三天两晚的行程:第一天上午逛李坑下午去汪口,晚上住晓起村体验百年老宅;第二天全天留给江湾和篁岭,傍晚到石城拍日落;第三天走浙源古道,途中在虹关村的大樟树下喝当地清明茶。六月要注意防雨和防蚊,最好带件薄外套应对山区多变的天气。
这些散落在各地的传统村落正在引发新的保护思考。海南师范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明远指出:"火山石村落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随着今年传统村落保护基金的设立,预计将有更多古村迎来修复机遇。不过也有村民担忧过度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将成为这些石头村面临的新课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