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和“拧螺丝”有关的实验室揭牌成立

2025-09-2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导语】2023年岁末,我国制造业迎来标志性事件:首批专注于拧螺丝工艺研究的三大实验室在北京、深圳、苏州同步揭牌。这个看似微小的工业动作,正成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正文】12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建国与工程院院士王为民共同揭下红布,露出精密装配工艺实验室的铜牌。1500公里外的深圳南山智园、苏州工业园区,另外两家同主题实验室也

【导语】2023年岁末,我国制造业迎来标志性事件:首批专注于"拧螺丝"工艺研究的三大实验室在北京、深圳、苏州同步揭牌。这个看似微小的工业动作,正成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

【正文】

12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建国与工程院院士王为民共同揭下红布,露出"精密装配工艺实验室"的铜牌。1500公里外的深圳南山智园、苏州工业园区,另外两家同主题实验室也通过5G直播完成了揭牌仪式。

3个和“拧螺丝”有关的实验室揭牌成立-1

"这标志着我国在基础工艺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王为民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拧螺丝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影响着整个制造业的质量根基。"

3个和“拧螺丝”有关的实验室揭牌成立-2

小螺丝里的大

在苏州实验室的展示区,一组数据令人震撼:一架C919大飞机需要使用超过100万颗螺丝,一台高端数控机床的装配需要拧紧2000余个连接点。而根据中国质量协会统计,制造业产品故障中约有15%与紧固件装配质量直接相关。

3个和“拧螺丝”有关的实验室揭牌成立-3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室技术总监张工向记者演示,同样规格的螺丝,由普通工人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技师分别拧紧,其预紧力偏差可达30%以上。"这种差异在普通家电中可能只是产生异响,但在航空航天、精密医疗设备领域,可能就是重大安全隐患。"

三大实验室各具特色

新揭牌的三大实验室形成了差异化布局。北京实验室聚焦基础理论研究,设有全国首个螺丝拧紧力学分析中心;深圳实验室侧重智能装备研发,已经开发出具有触觉反馈的智能拧紧枪;苏州实验室则专注于工艺标准制定,其参与编制的智能拧紧工艺白皮书将于明年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实验室的智能拧紧系统已经实现突破。该系统通过多维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扭矩、转角、预紧力等参数,并能自动补偿材料热胀冷缩带来的偏差,将装配精度提升至传统方法的3倍。

人才缺口亟待补齐

与实验室的高精尖设备形成对比的是人才短缺的现状。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专业的紧固件装配工程师缺口超过10万人,而高职院校相关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传统阶段。

"我们正在与20所职业院校合作开发实训课程。"北京实验室主任刘教授透露,实验室将开设"拧螺丝大师班",首批培养100名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专业技师。更令人期待的是,实验室正在开发VR培训系统,学员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装配场景。

产业升级的微观革命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德国提出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将微观工艺作为重要突破口。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紧固技术研究中心,日本丰田的"螺丝拧紧三道岗"制度更是成为行业标杆。

"中国制造要走向高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基础环节。"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专家指出,三大实验室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据悉,实验室已与上海电气、三一重工等企业达成合作,首批成果将应用于风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未来展望

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装配工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实验室团队正在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拧紧系统,未来可实现"自适应装配"——系统能根据材料特性、工况要求自动优化拧紧策略。

"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拧紧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中国智能制造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这看似微小的技术突破,可能撬动千亿级的产业链升级。

---

【记者观察】

在参观苏州实验室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实验室墙上挂着"螺丝虽小,关乎全局"的标语。这或许正是这批实验室成立的意义所在——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创新突破,也需要这样脚踏实地的工艺深耕。当无数个这样的"微观革命"累积起来,必将汇聚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