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头”崔秉珍:用舞狮架起文化交流之桥

2025-09-2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财经] | 热度[ 0]


“洋教头”崔秉珍:舞狮架桥,十年坚守促中韩文化交流---在锣鼓喧天的节日里,一头金红相间的舞狮腾跃翻腾,引得围观群众连连喝彩。而摘下狮头后露出的,竟是一张金发碧眼的面孔——他是来自韩国的“洋教头”崔秉珍。十年间,这位曾经的工程师放弃高薪工作,扎根中国乡村,将舞狮从爱好变为事业,不仅培养了上百名中外学员,更让舞狮成为连接中韩文化的独特纽带。缘起:一次偶然的邂逅改变人生轨迹2013年,崔秉珍因公司外派

“洋教头”崔秉珍:舞狮架桥,十年坚守促中韩文化交流

---

“洋教头”崔秉珍:用舞狮架起文化交流之桥-1

在锣鼓喧天的节日里,一头金红相间的舞狮腾跃翻腾,引得围观群众连连喝彩。而摘下狮头后露出的,竟是一张金发碧眼的面孔——他是来自韩国的“洋教头”崔秉珍。十年间,这位曾经的工程师放弃高薪工作,扎根中国乡村,将舞狮从爱好变为事业,不仅培养了上百名中外学员,更让舞狮成为连接中韩文化的独特纽带。

缘起:一次偶然的邂逅改变人生轨迹

“洋教头”崔秉珍:用舞狮架起文化交流之桥-2

2013年,崔秉珍因公司外派首次来到广东佛山。一次民俗节庆中,他被舞狮的磅礴气势震撼:“狮子的每个动作都有故事,鼓点像心跳一样让人沸腾。”本是武术爱好者的他,主动找到当地老师傅学习。语言不通?他就用肢体比划;动作生疏?他每天凌晨5点加练。老师傅感叹:“这‘老外’比本地人还拼命!”

三年后,公司调回韩国的通知下来,崔秉珍却做出惊人决定:辞职留在佛山。“舞狮让我看到文化背后的生命力,这种魅力无法用薪资衡量。”他在城中村租下小院,开设“秉珍舞狮工作室”,起初只有两名学员,经费紧张时甚至靠教韩语贴补开销。

破局:用现代思维激活传统艺术

崔秉珍发现,传统舞狮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他创新性地将舞狮与青少年兴趣结合:设计动漫版狮头涂鸦课、编排K-pop节奏的鼓点、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分钟学舞狮”教程。一位学员家长坦言:“孩子本来沉迷游戏,现在反而追着崔老师练基本功。”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打通了中韩文化交流的“双向通道”。每年寒暑假,他组织韩国大学生来华参加舞狮夏令营,同时带中国学员赴韩表演。在首尔的一场演出后,有韩国观众惊呼:“原来中国的狮子不仅能辟邪,还会‘卖萌’眨眼睛!”

挑战与坚守:当文化桥梁遭遇现实风雨

2020年疫情让跨国活动停摆,工作室收入骤减。崔秉珍却转而开发线上课程,通过VR技术让海外学员模拟举狮头。最艰难时,他用积蓄垫付场地租金,学员主动发起众筹支持:“崔老师教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坚持的精神。”

争议也曾涌现。有人质疑“外国人教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合适”,他坦然回应:“文化属于全人类。我尊重本源,但更希望舞狮像韩流一样走向世界。”当地非遗传承人陈师傅力挺他:“崔秉珍比某些敷衍了事的本地人更懂舞狮魂。”

回声:从一个人到一座桥

崔秉珍的学员遍布15个国家,其中20余人已成为职业舞狮教练。韩国学员李允美说:“通过舞狮,我理解了中国人‘团圆’的意义。”而中国学员王磊在韩国留学时,用舞狮表演打破了文化隔阂:“崔老师让我明白,文化自信来自真诚的分享。”

2023年春节,崔秉珍带领中韩学员舞狮队登上央视戏曲春晚。镜头扫过他生满老茧的双手和湿润的眼眶,这背后是3000多次训练、百余场公益演出、十余本密密麻麻的舞狮笔记。当地文化部门评价:“他让传统艺术有了国际表达。”

让狮吼声传得更远

崔秉珍最近正筹备“一带一路舞狮联盟”,计划联合东南亚国家的舞狮团体共同申遗。“舞狮的包容性很强,泰国的狮子戴王冠,马来西亚的狮子色彩鲜艳……这些差异正是文化的魅力。”他摩挲着狮头上褪色的彩绘说,“也许有一天,人们会说:看,这头狮子走过千山万水。”

---

从工程师到文化使者,崔秉珍用十年证明: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边界,而在于勇敢交融。当狮头扬起时,它不仅承载着祈福纳祥的古老寓意,更跃动着一颗打破偏见、真诚对话的现代之心。“这头‘洋狮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位网友的留言,或许是最好的注脚。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