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空经济”到“商业航天” 中国航展迎来“新赛道”

2025-09-27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文化] | 热度[ 0]


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一架垂直起降飞行器悄然升空,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只有轻微的电动马达声划破天际。这架由国内初创企业研发的飞行器,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从传统的军用航空、民航领域,快速拓展至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两大新赛道。---航展现场的“新面孔”本届航展上,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在以往以战斗机、运输机为主的展区中,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小型

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一架垂直起降飞行器悄然升空,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只有轻微的电动马达声划破天际。这架由国内初创企业研发的飞行器,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从传统的军用航空、民航领域,快速拓展至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两大新赛道。

---

从“低空经济”到“商业航天” 中国航展迎来“新赛道”-1

航展现场的“新面孔”

本届航展上,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成为最受关注的亮点。在以往以战斗机、运输机为主的展区中,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小型卫星和火箭模型占据了显著位置。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展示了其研发的货运无人机,最大载重可达1.5吨,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低空物流网络有望在三年内覆盖珠三角地区。”

从“低空经济”到“商业航天” 中国航展迎来“新赛道”-2

商业航天企业也高调亮相。国内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展出了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缩比模型,计划于2025年实现首飞。另一家卫星互联网企业则宣布,将部署由300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座,为全球提供高速通信服务。这些“新面孔”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航展由国有军工企业主导的格局。

政策驱动产业变革

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场的崛起,离不开政策支持。2021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今年初,国务院更是将商业航天纳入“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和应用。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市场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商业航天领域融资额同比增长超过200%。珠海航展组委会负责人指出:“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的结合,是这两大赛道快速发展的关键。”

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

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为产业爆发奠定了基础。在低空经济领域,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让电动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使无人驾驶航空器具备了自主避障和集群协同能力。一家参展商透露:“我们的无人机已能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实现厘米级精准起降。”

商业航天领域,可回收火箭技术的突破显著降低了发射成本。国内企业通过材料创新和发动机优化,将单次发射费用控制在国际同类产品的60%以下。“成本下降意味着更多应用场景成为可能,”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比如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等。”

资本涌入与生态构建

资本的密集投入加速了产业链形成。红杉资本、高瓴等头部机构近年来在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布局超过百亿元。一位投资人坦言:“我们看好这些赛道的原因在于其颠覆性——它们可能重构交通、物流甚至城市形态。”

产业生态也在快速完善。在珠三角地区,低空经济已形成从飞行器设计、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完整链条;商业航天则在北京、上海等地聚集了火箭研制、卫星应用和数据处理企业。这种集群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创新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挑战与不确定性

尽管前景广阔,但两大赛道仍面临挑战。低空经济亟需解决空域管理、噪音控制和公众接受度问题。一位民航专家指出:“如何让城市居民接受头顶频繁飞过的飞行器,需要技术和社会的双重突破。”

商业航天则受制于国际竞争和政策风险。美国SpaceX等企业已占据先发优势,而全球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航天产业的高风险特性也让部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一次发射失败可能意味着数亿元损失,”一位民营企业创始人坦言,“我们需要更完善的保险和退出机制。”

未来展望:从“跟跑”到“并跑”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在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领域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低空经济方面,中国凭借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应用市场,可能在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商业航天则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卫星物联网、遥感数据服务等细分市场突破。

“未来五年将是决定性窗口期,”一位参展商预测,“当电动飞行器成为日常通勤工具,当太空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航展的焦点可能彻底改变。”

---

夜幕降临,珠海航展中心的灯光渐次亮起。一架无人机在展馆上空进行着编队表演,拼出“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字样。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个时代的预告——中国的航空航天产业,正在新赛道上全速前进。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