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城市] | 热度[ 0]
定增150亿刷新行业记录,万科释放了怎样的信号?万科近期动作频频,先是抛出150亿元定增计划,创下房企再融资规模新高,紧接着又获大股东深铁集团42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公开债务。这一系列操作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业内普遍认为,万科正在通过“两条腿走路”缓解资金压力:一边引入战略资金,一边优化债务结构。150亿定增中,深铁集团作为大股东认购比例高达30%,显示出对万科的强力支持。有分析师指出,这不仅是财
万科近期动作频频,先是抛出150亿元定增计划,创下房企再融资规模新高,紧接着又获大股东深铁集团42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公开债务。这一系列操作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业内普遍认为,万科正在通过“两条腿走路”缓解资金压力:一边引入战略资金,一边优化债务结构。
150亿定增中,深铁集团作为大股东认购比例高达30%,显示出对万科的强力支持。有分析师指出,这不仅是财务援助,更是一种信心背书——深铁作为国企背景股东,此举相当于向市场喊话:“万科不会倒”。而万科管理层也明确表示,融资将主要用于“保交付、稳经营”,这与近期政策鼓励方向高度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此次定增价格较市价折让约20%,看似“低价甩卖”,实则反映了当前地产股普遍低估的现状。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现在敢接地产定增的都是真金白银看多行业复苏的。”万科的融资破冰,或许预示着房企再融资窗口正在重新打开。
就在万科为资金奔波的同时,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商业故事正在调味品行业上演。海天味业前高管张磊(化名)向记者透露,公司创始人最初竟是一位语文老师,90年代下海经商卖耗油失败后,偶然发现酱油市场的巨大潜力,由此开启逆袭之路。
“当时老板去广东考察,发现家庭作坊的酱油比国营厂的更香,回来就搞技术攻关。”张磊回忆道。谁曾想,这个被迫转型的决定,最终成就了年销20亿的调味品帝国。如今该品牌已占据华中地区15%的市场份额,其“零添加”系列更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爆红。
对比房企的跌宕起伏,快消行业的稳健增长显得尤为珍贵。有投资人调侃:“卖房子不如卖酱油,至少不用担心烂尾。”但深究之下,两个行业都印证了同一个道理——抓住消费本质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就像那位语文老师常说的:“做食品和教书一样,要对得起良心。”
获得42亿借款的同一天,万科公告的另一则消息同样值得玩味:拟与深铁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重点布局深圳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这被视作“轨道+物业”模式的升级版——万科输出开发能力,深铁提供土地资源,双方共同啃下新基建的蛋糕。
知情人士透露,首批合作项目可能涉及前海枢纽、西丽高铁新城等深圳重点片区。“这些地块光拆迁成本就省了几个亿,更重要的是能绑定政府规划红利。”该人士算了一笔账:以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测算,容积率提高带来的货值增幅可达30%。
这种“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组合,正在成为行业新趋势。深圳某智库专家指出:“万科需要优质土储,深铁需要盘活资产,而地方政府要稳投资,三方诉求完美契合。”随着深圳2023年基建投资计划突破2000亿元,类似的政企合作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
万科并非孤例。据统计,目前已有25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再融资预案,计划募资总额超1200亿元。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央企背景房企打头阵,新城控股、金科股份等民企也紧随其后。这场集体“补血”行动背后,是监管层对房企融资的实质性松绑。
“三支箭”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信贷投放加速、债券融资重启、股权融资开闸。某国有银行信贷部负责人透露:“总行明确要求对优质房企应贷尽贷,利率可比基准下浮20个基点。”更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拟推出“第四支箭”——通过专项借款支持“保交楼”,首批试点城市名单已上报国务院。
市场普遍预期,2023年将是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大年。但亦有警示声音:某评级机构分析师提醒:“再融资只能缓解短期压力,房企最终还是要靠销售回血。”目前全国商品房库存仍处高位,如何激活市场需求,或许才是真正的考题。
(全文完)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行业访谈及公开报道,其中部分人物姓名为化名。万科最新股价较定增预案公布前已回升12%,深铁集团表示“不排除继续增持可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