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科技] | 热度[ 0]
商家推广“先用后付”别玩花活儿!消费者频遭套路,监管出手整治---正文:近年来,“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凭借“零门槛、无压力”的宣传口号,迅速风靡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市场。随着这一模式的普及,部分商家却开始“玩花活儿”,利用信息不对称、隐藏条款等手段,让消费者陷入被动甚至遭受经济损失。多地消费者投诉反映,部分商家在推广“先用后付”时存在误导行为,甚至涉嫌欺诈。这一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商家推广“先用后付”别玩花活儿!消费者频遭套路,监管出手整治
---
正文:
近年来,“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凭借“零门槛、无压力”的宣传口号,迅速风靡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市场。随着这一模式的普及,部分商家却开始“玩花活儿”,利用信息不对称、隐藏条款等手段,让消费者陷入被动甚至遭受经济损失。多地消费者投诉反映,部分商家在推广“先用后付”时存在误导行为,甚至涉嫌欺诈。这一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展开专项调查。
“先用后付”变“先用难付”?消费者遭遇套路
“先用后付”原本是一种便利消费者的服务,用户可以先拿到商品,试用满意后再付款,不满意则无需支付费用。一些商家却利用这一模式设置“隐形门槛”,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债务或遭遇强制扣款。
案例1:隐藏自动扣款协议,消费者“被分期”
北京的王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标榜“先用后付”的护肤品,页面显示“0元下单,7天试用不满意可退”。试用3天后,王女士发现商品并不适合自己,申请退货时却被告知“已自动生成分期账单”,需支付首期款项。原来,商家在用户协议中埋下了“试用3天后默认购买”的条款,且字体极小,消费者极易忽略。
案例2:虚假宣传“免费用”,实则高额服务费
上海的刘先生通过某社交平台广告看到一款“0元先用后付”的智能手表,下单后才发现,所谓的“0元”仅指商品本身,而平台额外收取了“服务费”“保险费”等费用,合计高达商品原价的30%。当他提出取消订单时,客服却以“已激活服务”为由拒绝退款。
案例3:恶意诱导消费,信用记录受影响
更严重的是,部分不良商家利用“先用后付”模式诱导消费者频繁下单,甚至故意拖延退货流程,导致消费者信用记录受损。广州的赵先生反映,他在某平台试用了几件衣服,因尺码不合适申请退货,但商家迟迟不处理,最终平台自动扣款,并因“逾期”上报至征信系统,影响了他的贷款申请。
商家为何热衷“玩花活儿”?利益驱动是主因
业内人士分析,商家之所以在“先用后付”模式上动手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提高转化率:“0元试用”的噱头能极大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吸引更多订单。
2. 规避退货风险:通过设置隐藏条款,商家可以减少退货率,确保利润。
3. 赚取附加费用:部分平台通过服务费、保险费等额外收费项目获利,甚至与金融机构合作,从中抽取佣金。
这些“花活儿”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让整个“先用后付”行业蒙上阴影。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先用后付”的投诉量同比增长45%,虚假宣传”“强制扣款”“隐形收费”等问题最为突出。
监管出手整治,行业需规范
面对乱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行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近期约谈多家电商平台,要求其明确“先用后付”服务条款,不得设置误导性宣传。上海市消保委也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先用后付”陷阱,并建议平台加强审核,杜绝不良商家钻空子。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若未明确告知关键条款(如自动扣款条件、额外费用等),可能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专业委员会律师张伟表示:“商家不能以‘小字条款’逃避责任,关键信息必须醒目提示,否则涉嫌违法。”
消费者如何避坑?记住这几点
1. 仔细阅读协议:不要盲目点击“同意”,重点查看自动扣款、退货条件等条款。
2. 选择正规平台: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或品牌商家,避免通过不明链接下单。
3. 保留证据:截图保存商品页面、聊天记录等,以便维权。
4. 及时反馈:遭遇不合理扣款或虚假宣传,可向平台投诉或向12315举报。
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计
“先用后付”本应是双赢的创新模式,但若商家只顾短期利益,玩弄套路,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信任,甚至面临法律制裁。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诚信经营,希望各方共同努力,让“先用后付”真正成为便利消费者的好工具,而非“消费陷阱”。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你在使用“先用后付”时遇到过类似问题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