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资讯] | 热度[ 0]
中消协怒批“两个菜844元”宰客乱象,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正文: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点名曝光了一起“两个菜要价844元”的消费纠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商家肆意宰客的乱象,更让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诚信问题产生质疑。中消协明确表示,此类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呼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交易环境。事件回顾:两个菜844元,消费者直呼“被坑”据消费者李先生(
中消协怒批“两个菜844元”宰客乱象,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
---
正文: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点名曝光了一起“两个菜要价844元”的消费纠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商家肆意宰客的乱象,更让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诚信问题产生质疑。中消协明确表示,此类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呼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交易环境。
事件回顾:两个菜844元,消费者直呼“被坑”
据消费者李先生(化名)反映,他在某知名餐厅就餐时,仅点了两道菜——一份“清蒸鲈鱼”和一份“干锅牛蛙”,结账时却被收取844元的高额费用。李先生当场提出质疑,但餐厅工作人员坚称“明码标价”,并出示了菜单。李先生发现菜单上的价格标注模糊,且未明确标注计量单位(如“斤”或“份”),导致消费者误以为是一份菜的价格,实际却是按斤计价。
“我以为这两道菜加起来最多200元左右,没想到翻了四倍!”李先生气愤地说。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餐厅态度强硬,拒绝退款或解释,最终他只能无奈支付高额账单。事后,李先生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向中消协反映情况。
中消协点名批评:商家涉嫌价格欺诈
中消协在接到投诉后迅速介入调查,并于近日公开点名该餐厅,指出其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相关规定。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1. 价格标注不透明:商家未明确标注计价方式(如按斤、按份),导致消费者误解,属于典型的“价格陷阱”。
2. 涉嫌虚假宣传:部分餐厅利用模糊定价策略,诱导消费者消费,事后又以“明码标价”为由推卸责任。
3.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晓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价格,商家未尽到告知义务,构成侵权。
中消协强调,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呼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价格欺诈行为。
社会反响:网友怒斥“宰客”乱象
事件曝光后,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网友纷纷吐槽类似经历:
- “我也遇到过,点了一份‘时价’海鲜,结账时傻眼了!”
- “这些商家就是欺负消费者不懂行,必须严查!”
- “支持中消协,希望监管部门能真正管起来!”
不少消费者表示,类似“模糊定价”“时价陷阱”在餐饮行业并不少见,尤其是旅游景区的餐厅更为猖獗。此次中消协的公开点名,让长期受“宰客”困扰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
行业乱象:为何“天价菜”屡禁不止?
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整治餐饮行业价格乱象,但“天价菜”问题仍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包括:
1. 监管漏洞:部分商家利用法律模糊地带,如“时价”“特色菜”等说法规避责任。
2. 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往往因金额较小或维权流程繁琐而放弃投诉,助长了商家侥幸心理。
3. 信息不对称:游客或外地消费者对当地市场不了解,容易成为“宰客”目标。
专家建议:如何避免“被宰”?
针对此类问题,消费维权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 仔细查看菜单:注意计价单位(斤/份),避免“时价”菜品。
2. 保留消费凭证:如遇纠纷,可凭小票、照片等证据投诉。
3. 及时举报:拨打12315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后续进展:涉事餐厅被立案调查
目前,涉事餐厅已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若查实存在价格欺诈行为,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中消协也表示,将继续跟踪此类事件,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消费者权益不容侵犯
“两个菜844元”事件并非个案,而是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中消协的此次发声,不仅是对不良商家的警示,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捍卫。希望未来监管部门能加强执法,商家能诚信经营,共同营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你怎么看?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宰客”经历?欢迎留言讨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