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消费] | 热度[ 0]
“医美连环套”曝光:机构勾结“美托”专坑消费者---正文:近年来,医美行业乱象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一起涉及多家医美机构与“美托”(医美中介)联手设套欺诈消费者的案件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调查发现,这些机构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层层加价等手段,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围猎”产业链,不少消费者深陷其中,损失惨重。“美托”设局:从“免费体验”到天价账单李女士(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去年10月,她在某社
“医美连环套”曝光:机构勾结“美托”专坑消费者
---
正文:
近年来,医美行业乱象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一起涉及多家医美机构与“美托”(医美中介)联手设套欺诈消费者的案件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调查发现,这些机构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层层加价等手段,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围猎”产业链,不少消费者深陷其中,损失惨重。
“美托”设局:从“免费体验”到天价账单
李女士(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去年10月,她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免费皮肤检测”广告,心动之下预约了某医美机构。到店后,所谓的“专业顾问”不断强调她的皮肤问题严重,并推荐高价项目。
“一开始说几百块就能解决,后来又说要加项目,最后账单竟然要3万多!”李女士回忆道。更让她震惊的是,事后她发现,所谓的“顾问”其实是第三方中介,每拉一个客户就能拿到高额提成。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据消费者协会统计,2023年上半年,医美行业投诉量同比增长45%,其中近30%涉及“诱导消费”和“价格欺诈”。
机构与“美托”的利益链:高提成+话术培训
调查发现,部分医美机构与“美托”形成紧密合作。这些中介通过线上平台、社交软件甚至街头拉客的方式招揽顾客,再以“免费体验”“限时优惠”等话术吸引消费者进店。
一位曾在某医美机构工作的前员工透露:“机构会给‘美托’30%-50%的提成,所以他们拼命推销高价项目,甚至不惜夸大效果。”这些中介还接受专门的话术培训,比如如何制造焦虑、如何一步步加价,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掏钱。
监管缺位,消费者维权难
尽管此类骗局屡见不鲜,但消费者维权却面临重重困难。
1. 合同陷阱:许多机构在签约时使用模糊条款,消费者事后难以举证。
2. 举证难:医美效果主观性强,消费者很难证明服务不达标。
3. 监管滞后:部分机构频繁更换法人或名称,逃避处罚。
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机构展开调查,并将推动行业规范。
专家建议:如何避免“医美连环套”?
1. 选择正规机构: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避免选择“黑诊所”。
2. 警惕“免费”陷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到“免费体验”需谨慎。
3. 保留证据: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并保存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
4. 理性消费:不要轻信“一次见效”等夸张宣传,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项目。
社会反响:网友怒斥“行业毒瘤”
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 @爱美的小张:“我也被坑过!说是199元脱毛,结果进去就被推销上万的套餐。”
- @法律人老李:“这种套路涉嫌欺诈,必须严查!”
- @消费者权益保护:“希望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别再让更多人上当。”
未来展望:行业整顿势在必行
随着监管趋严,多地已开始专项整治医美市场。专家预测,未来行业将加速洗牌,不规范机构将被淘汰。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连环套”的受害者。
医美本是追求美丽的行业,但若沦为“骗钱工具”,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信誉。只有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才能让行业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精选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