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

2025-05-0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新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是强化了对电动自行车防篡改性能的要求,旨在从源头遏制非法改装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事件背景:电动自行车乱象频发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和经济性,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首选工

---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新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是强化了对电动自行车防篡改性能的要求,旨在从源头遏制非法改装行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2

---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发布 强调防篡改-3

事件背景:电动自行车乱象频发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和经济性,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首选工具。非法改装问题却屡禁不止。一些商家和车主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长的续航,擅自改装电机、电池和控制器,甚至拆除限速装置。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标准,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据统计,2022年全国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中,超过30%与非法改装有关。改装后的车辆速度远超国家标准(25km/h),刹车性能却未同步提升,极易导致失控和碰撞。劣质电池和充电设备更是火灾的“隐形杀手”,每年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高达数千起。

---

新国标的核心变化:防篡改成重中之重

此次修订的国标主要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提出了更严格的防篡改要求:

1. 电机与控制器“硬绑定”:新标准要求电机和控制器必须一对一匹配,且具备防拆卸设计。一旦私自更换或破解,车辆将无法正常启动。

2. 电池接口标准化:电池与车辆的连接接口必须符合统一规格,防止用户随意更换大容量或非标电池。

3. 限速装置不可拆卸:车速超过15km/h时需持续发出提示音,且限速功能无法通过简单操作关闭。

4. 整车身份唯一性:每辆电动自行车需配备唯一的电子身份标识,便于监管部门追溯改装行为。

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表示:“过去,改装往往只需拧几颗螺丝或刷个程序。新标准实施后,篡改车辆的难度和成本将大幅提高。”

---

社会反响:有人支持,也有人担忧

新规发布后,迅速引发广泛讨论。

-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交通安全的负责。北京市民张女士说:“我们小区去年就有一辆改装电动车充电时起火,差点烧了整栋楼。早该管管了!”

- 反对声音则主要来自外卖骑手和部分年轻用户。一位外卖小哥坦言:“现在订单时效要求高,25km/h根本跑不完单子。新规一出,收入肯定受影响。”

商家方面,头部品牌如雅迪、爱玛已表态将严格执行新标准。但一些小作坊仍在观望,甚至有商家偷偷推销“破解服务”:“加500块,包你解除限速!”对此,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表示,将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法改装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

---

行业影响:洗牌在所难免

新规的实施预计将加速行业整合。

- 合规企业将受益于市场规范化。主打智能防篡改技术的初创公司“踏鸥科技”近期估值飙升。

- 中小厂商则面临生存危机。浙江某电动车配件厂负责人透露:“光防篡改设计就得重新开模,成本至少增加20%。”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电单车行业可能迎来新机遇。哈啰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车辆一直符合国标,未来会加大投放力度。”

---

未来展望:政策落地是关键

尽管新规被寄予厚望,但执行效果仍待观察。

- 技术对抗:有网友爆料,某论坛已出现“新国标破解教程”,售价88元。

- 监管盲区:农村和三四线城市可能成为改装“重灾区”。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专家建议:“除了严查生产端,还需建立终身追责制度,让改装门店承担连带责任。”

---

这是一场关乎亿万人安全的“速度与合规”博弈。新国标能否终结马路上的“改装狂飙”?答案将在7月见分晓。但无论如何,选择合法合规的电动自行车,才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