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城市] | 热度[ 0]
“专业对口”驻村帮扶见实效 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正文: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传统的驻村帮扶模式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干部虽有热情,但因专业不对口,难以精准解决当地发展难题。多地开始探索“专业对口”派驻模式,让农业专家进农村、金融人才下基层、文旅干部驻景区,实现“精准滴灌”式帮扶,成效显著。“外行指导内行”困境:传统帮扶模式遇挑战过去,许多地
“专业对口”驻村帮扶见实效 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
---
正文: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传统的驻村帮扶模式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干部虽有热情,但因专业不对口,难以精准解决当地发展难题。多地开始探索“专业对口”派驻模式,让农业专家进农村、金融人才下基层、文旅干部驻景区,实现“精准滴灌”式帮扶,成效显著。
“外行指导内行”困境:传统帮扶模式遇挑战
过去,许多地区的驻村帮扶存在“一刀切”现象。某县曾选派一名政法系统的干部到偏远山村驻村,尽管该干部工作认真,但由于缺乏农业知识,面对村民提出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时束手无策,最终帮扶效果有限。
“我们村以前来的驻村干部人很好,但确实不懂农业,很多建议听起来不错,实际操作却行不通。”一位村民坦言。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驻村干部因专业背景与当地需求不匹配,导致帮扶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干部忙得团团转,村民获得感却不强”的现象。
“专业对口”破局:让合适的人做擅长的事
针对这一问题,多地开始调整选派策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匹配驻村干部的专业背景与村庄需求。
- 农业专家驻村,破解技术难题
在西南某茶叶主产区,当地政府选派了省农科院的茶叶专家驻村。专家不仅指导村民优化种植技术,还引入新品种,使茶叶亩产提高30%,带动村民增收显著。
- 金融人才下乡,激活农村经济
某贫困村因缺乏资金,特色养殖产业一直难以扩大。当地选派了一名银行系统的干部驻村,帮助村民申请低息贷款,并引入“公司+农户”模式,使养殖规模翻了一番。
- 文旅干部驻景区,盘活乡村旅游
在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滞后的地区,文旅部门干部驻村后,帮助村里规划旅游路线、培训导游、打造特色民宿,使游客量增长近5倍。
“现在来的驻村干部是真懂行,提出的建议都能落地,我们信服!”一位受益村民表示。
社会反响:从“走过场”到“真帮扶”
这一模式转变赢得了广泛好评。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专业对口的干部来了,不仅村民认可度高,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不少。”网友也纷纷点赞:“早该这样了!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得靠真本事。”
也有声音指出,目前“专业对口”派驻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部分领域专业人才紧缺,或驻村干部任期较短,难以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对此,专家建议,未来可探索“团队派驻”模式,即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同时延长派驻周期,确保帮扶可持续。
未来展望:精细化帮扶成趋势
随着乡村振兴进入深水区,粗放式帮扶已难以满足需求。“专业对口”派驻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帮扶工作正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迈进。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匹配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将是各地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
“乡村振兴不是‘撒胡椒面’,而要‘精准滴灌’。”一位农业专家表示,“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真正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它的成功,或许将推动更多地区效仿,让“专业对口”成为驻村帮扶的新常态。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