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强对“美托”等营销的监管

2025-07-16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汽车] | 热度[ 0]


专家紧急发声:严打“美托”营销乱象,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正文:近年来,一种名为“美托”的营销模式悄然兴起,打着“健康美容”“轻松赚钱”的旗号,吸引大量消费者和投资者入局。随着相关投诉和纠纷的激增,专家们纷纷呼吁:必须加强对“美托”等营销行为的监管,避免更多人陷入骗局。“美托”营销乱象:披着“健康”外衣的陷阱“美托”通常以美容、保健产品为载体,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和高额回报吸引消费者。其模式

专家紧急发声:严打“美托”营销乱象,消费者权益谁来守护?

---

正文:

专家呼吁加强对“美托”等营销的监管-1

近年来,一种名为“美托”的营销模式悄然兴起,打着“健康美容”“轻松赚钱”的旗号,吸引大量消费者和投资者入局。随着相关投诉和纠纷的激增,专家们纷纷呼吁:必须加强对“美托”等营销行为的监管,避免更多人陷入骗局。

“美托”营销乱象:披着“健康”外衣的陷阱

专家呼吁加强对“美托”等营销的监管-2

“美托”通常以美容、保健产品为载体,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和高额回报吸引消费者。其模式往往涉及多级分销,甚至带有传销性质。某品牌宣称其产品能“7天瘦10斤”“逆转衰老”,并鼓励消费者发展下线赚取佣金。许多参与者发现,产品效果远不如宣传,所谓的“高回报”更是难以兑现。

“这种营销模式利用了人们对健康和财富的双重需求,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强指出,“美托”往往通过社交平台、微信群等渠道传播,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

受害者自述:从“相信”到“被骗”

来自广东的刘女士就是“美托”的受害者之一。她在朋友的推荐下,花费近万元购买了一套“高科技美容仪”,并被告知只要推荐5人购买,就能获得高额返利。当她拉来亲友后,却发现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返款,最终人去楼空。

“当时觉得既能变美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刘女士懊悔地说,“现在不仅钱没了,朋友关系也搞僵了。”类似案例并不少见。据某投诉平台统计,2023年上半年,涉及“美托”的投诉量同比增长超过200%,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差和资金链断裂等方面。

专家呼吁:监管必须跟上

面对“美托”乱象,多位专家和行业人士呼吁加强监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表示,现行法律对新型营销模式的界定尚不清晰,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必须明确‘美托’是否涉及传销或非法集资,并加大执法力度。”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张丽则认为,平台也应承担更多责任。“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是‘美托’传播的重灾区,平台需加强审核,及时下架违规。”

社会反响:消费者期待更严格的管控

这一话题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微博上,美托骗局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或亲友的受骗经历。有人吐槽:“这些公司换个马甲就能继续骗,监管能不能跑得快一点?”也有人呼吁:“希望国家出台专项打击措施,别让骗子逍遥法外。”

未来展望:如何破局?

目前,部分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行动。某省近期开展了针对“美托”类企业的专项整治,查处了多家违规企业。但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多管齐下:

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美托”等营销模式的边界,避免灰色地带。

2. 加强跨部门协作: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需联合打击。

3. 提升消费者意识:通过公益宣传,揭露常见骗局手法。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李强强调,“只有监管、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遏制此类乱象蔓延。”

---

“美托”营销的泛滥,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随着专家和公众的持续发声,未来监管是否会加码?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踩坑?这些问题,仍需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行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