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原之治”

2025-07-30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中原之治根基,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实践不仅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成为观察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窗口。一、创新机制:让基层治理活起来在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街道,每周二的居民议事会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品牌活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强介绍:我们通过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

---

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中原之治"根基,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实践不仅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成为观察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窗口。

一、创新机制: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在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街道,每周二的"居民议事会"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品牌活动。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强介绍:"我们通过'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停车位规划、垃圾分类等事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去年共解决民生问题287件,群众满意度达96%。"

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原之治”-1

这种创新并非个例。河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民调队伍"机制,目前已配备社区民警1.2万名、法律顾问3.6万名,建立人民调解组织5.8万个。省政法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3%,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3.6%。

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原之治”-2

二、科技赋能:智慧治理提升效能

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原之治”-3

走进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街道的"智慧社区"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辖区人口、房屋、事件等数据。街道办主任王丽演示说:"通过'网格通'APP,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可以即时上传,责任部门必须在2小时内响应。去年我们处理各类事件1.2万件,平均办结时间从3天缩短到8小时。"

河南省已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5.3万个,覆盖率达100%。"云上河南"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28个部门的156项服务,群众办事材料减少60%,办理时限压缩75%。省大数据局局长王继军表示:"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我们正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

三、文化浸润:德治教化润物无声

在新乡市辉县张村乡裴寨社区,每月15日的"孝善敬老日"活动已坚持12年。村支书裴春亮说:"我们通过'积分制'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纳入考核,积分可以兑换物品和服务,现在村里孝老爱亲蔚然成风。"

河南充分挖掘中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融入基层治理。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4个、实践所2458个、实践站4.8万个,开展活动超过120万场次。省委宣传部文明办主任赵云龙指出:"用文化滋养治理,让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这是河南基层治理的特色。"

四、多元共治:画出最大同心圆

许昌市魏都区西关街道的"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已有30年历史,68岁的队长周玉梅说:"我们365天巡逻在社区,调解纠纷、照顾孤老,虽然都是小事,但能让社区更温暖。"目前全省像这样的社会组织有3.2万家,注册志愿者超过1300万人。

河南省还创新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在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目前覆盖率已达87%。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介绍:"我们物业公司的党员带头成立应急维修队,24小时待命,业主投诉量同比下降40%。"

五、成效显现:"中原之治"迈出新步伐

最新统计显示,河南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连续5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5%,创历史新高。在2022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河南的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指标均居中部省份前列。

省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努力打造基层治理的'河南样板'。"这一探索实践,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着"中原智慧"。

---

记者观察: 河南的"基层善治"实践表明,治理创新必须扎根中国实际、呼应群众需求。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是理念的革新,更是制度的重构。这一过程中,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群众参与是力量源泉,科技赋能是关键支撑,文化浸润是特色优势。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原之治"必将焕发更大活力,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