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巧解矛盾促和谐 赋能基层治理

2025-09-28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科技] | 热度[ 0]


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一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社区的面貌。这个位于赣粤交界处的小县城,通过创新矛盾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基层纠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创新机制:从“灭火”到“防火”的转变全南县基层治理的最大亮点在于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当地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模式,将全县划分为986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这些网格员不仅是

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一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社区的面貌。这个位于赣粤交界处的小县城,通过创新矛盾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基层纠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创新机制:从“灭火”到“防火”的转变

全南县基层治理的最大亮点在于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当地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模式,将全县划分为986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这些网格员不仅是信息收集者,更是矛盾调解的第一道防线。

江西全南:巧解矛盾促和谐 赋能基层治理-1

“过去我们像消防员,哪里着火往哪跑。现在更像是保健医生,定期走访、提前预防。”全南县政法委书记刘文秋这样形容这一转变。数据显示,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基层矛盾调解成功率从原来的76%提升至94%,信访量同比下降32%。

江西全南:巧解矛盾促和谐 赋能基层治理-2

在金龙镇水口村,网格员李秀英的日常工作很能说明问题。她每天要走访20户村民,记录民情日记,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上周发现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限问题产生争执,我立即联系镇司法所和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上门调解,避免了矛盾升级。”

多元参与:构建调解“人才库”

全南县特别注重挖掘本地调解资源,建立了由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乡贤等组成的调解人才库。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调解员682名,覆盖所有村(社区)。

“我们充分发挥‘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的作用,他们熟悉乡情民意,说话有分量。”全南县司法局局长黄敏介绍。在陂头镇,退休教师黄大爷调解邻里纠纷很有心得:“农村矛盾大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要讲究方法。我总结出‘降温、倾听、说理、促和’八字诀。”

全南还创新推出“乡贤调解”模式,聘请126名在外创业成功的乡贤担任特邀调解员。他们利用春节、清明等返乡时机,参与调解重大疑难纠纷。南迳镇马古塘村乡贤陈先生去年返乡期间,成功调解了一起持续三年的山林纠纷,让村干部直呼“解决了大难题”。

科技赋能:智慧调解提升效率

全南县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了“全南智慧调解”APP,实现矛盾纠纷线上上报、线上分流、线上调解。村民可通过手机随时反映问题,系统自动派单至相关调解员。

“科技手段让调解工作更高效透明。”全南县综治中心主任钟伟平演示了系统操作:村民上传纠纷情况后,系统根据纠纷类型自动匹配专业调解员,全程记录调解过程,并设有满意度评价功能。

在大吉山镇,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纠纷。当地村民与广东邻县村民因灌溉用水发生矛盾,双方通过视频会议“面对面”沟通,最终达成协议。“这在过去难以想象,现在科技打破了地域限制。”大吉山镇党委书记许瑞强感慨道。

典型案例:看全南如何“巧解”矛盾

全南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刘建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去年,县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顶楼住户因防水问题与楼下住户产生分歧,工程一度停滞。

“我们组织住建部门、社区干部、法律顾问和居民代表召开‘圆桌会议’,让各方充分表达诉求。”刘建民说,经过三次协商,最终形成了“住户出资30%、政府补贴70%”的解决方案,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缓和了邻里关系。

在龙源坝镇,一宗涉及20多户村民的土地流转纠纷通过“夜间调解会”得到圆满解决。“农民白天要干活,我们就晚上开调解会,不耽误农时。”镇党委书记王彬说,这种人性化的调解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全南县的创新实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22年,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8%,群众满意度达98.2%。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治理模式促进了乡村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基层治理的改善直接带动了营商环境优化。”全南县县长刘婷婷表示,近年来全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2年引进项目48个,总投资额达102亿元。许多投资者表示,选择全南正是看中了这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中寨乡,曾经因山林纠纷频发而闻名的黄泥水村,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陈晓辉说:“矛盾少了,人心齐了,产业发展自然就快了。”该村发展特色养殖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经验启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模式

全南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全南经验的核心在于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行政调解向多元社会调解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传统方式向智慧化转变。

“全南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该专家表示,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这种低投入、高效率的基层治理模式值得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全南县并未止步于现有成绩。目前,该县正在探索“调解+信用”机制,将调解结果与个人信用体系挂钩,进一步增强调解的约束力。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调解人员专业培训,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全南县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通过巧解矛盾促和谐,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正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

随着全南模式不断完善推广,相信会有更多地区从中受益,共同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美好画卷。这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