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当极氪汽车在纽交所敲钟的欢呼声还未完全散去,一纸私有化公告突然砸向市场。10月19日深夜,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将上市仅8个月的极氪进行私有化。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独角兽,突然就要摘下上市公司的光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棋局?---上市狂欢后的急转弯2023年2月,极氪汽车在美国纽交所风光上市,发行价21美元,募资近10亿美元。敲钟仪式上,极氪CEO安聪慧面带微笑地表示:这是极氪
当极氪汽车在纽交所敲钟的欢呼声还未完全散去,一纸私有化公告突然砸向市场。10月19日深夜,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将上市仅8个月的极氪进行私有化。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独角兽",突然就要摘下上市公司的光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棋局?
---
上市狂欢后的急转弯
2023年2月,极氪汽车在美国纽交所风光上市,发行价21美元,募资近10亿美元。敲钟仪式上,极氪CEO安聪慧面带微笑地表示:"这是极氪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一步的终点会来得如此之快。
从上市到传出私有化消息,极氪在美股的旅程只有短短240余天。在此期间,其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波动:最高触及36美元,最低跌至17美元,最近一个月始终在发行价下方徘徊。资本市场对这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态度,显然不如预期中热烈。
有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极氪面临的是中概股普遍遭遇的估值困境。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车企在美股难以获得合理定价。"数据显示,极氪目前市值约130亿美元,较同期港股上市的蔚来、理想等车企存在明显估值折价。
私有化背后的三重考量
第一重:战略协同的迫切需求
吉利控股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已经酝酿多时。李书福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强调:"集团资源要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极氪作为吉利新能源布局的重要棋子,其研发的SEA浩瀚架构已经衍生出多款车型。私有化后,技术共享和资源调配将更加高效。
第二重:融资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2023年以来,港股对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明显降低,A股科创板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敞开怀抱。相比美股,极氪在境内市场可能获得更好的估值。有投行测算,若极氪回归港股,估值有望提升30%以上。
第三重: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特斯拉连续降价,比亚迪全线出击,新势力车企生死搏杀。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极氪需要更灵活的决策机制和更快速的资源响应能力。私有化后,极氪在产品定价、市场策略等方面将获得更大自主权。
资本棋局的三步走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极氪私有化可能采取"三部曲"操作:
第一步:由吉利汽车牵头组成财团,以每股25-28美元的价格收购流通股,总交易规模约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亿元);
第二步:完成退市后启动架构重组,将极氪与吉利新能源板块进行整合;
第三步:择机在港股或A股重新上市,目标估值200亿美元。
这个方案看似复杂,但早有先例可循。2020年,吉利汽车就曾计划将科创板上市作为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一部分。虽然那次交易最终未能成行,但为本次操作积累了经验。
行业洗牌的前兆?
极氪的快速上市又快速退市,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变革。2023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35%,市场从蓝海转向红海。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普遍面临转型压力:
- 东风汽车的岚图品牌持续亏损
- 长安汽车的阿维塔交付不及预期
- 上汽智己汽车陷入价格战漩涡
一位券商汽车分析师表示:"独立上市曾经是新势力的标配,但现在大家更关注如何活下去。集团赋能比资本市场讲故事更重要。"
员工与投资者的两难抉择
私有化消息传出后,最焦虑的是持有极氪期权的员工。一位极氪研发人员坦言:"很多同事都是冲着上市公司的期权加盟的,现在突然说要退市,股权激励的价值大打折扣。"
机构投资者也面临抉择。三季度末持仓报告显示,贝莱德、摩根大通等机构持有大量极氪股票。若私有化价格较当前股价溢价30%,这些机构将获得可观收益。但长期看好极氪的投资者则可能错失未来的成长红利。
重构边界的战略实验
极氪的"上市-退市"循环,实际上是一场关于企业边界重构的战略实验。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车企正在探索新的组织形态:既要保持大集团的规模优势,又要具备新创企业的敏捷性。
吉利控股近年来先后布局了极氪、极星、路特斯等多个电动车品牌,形成了覆盖不同价格带和细分市场的品牌矩阵。但这种多品牌战略也带来了资源分散和内耗的问题。通过极氪的私有化,吉利可能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管控模式:让各个品牌在初期独立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再回归集团体系,形成协同效应。
未来走向的三种可能
scenario1:快速回归A股
利用注册制改革红利,极氪可能选择在科创板或创业板重新上市。这条路线的优势是估值提升,但审核周期较长。
scenario2:港股二次上市
港股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接受度较高,上市流程也相对快捷。但当前港股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能影响估值。
scenario3:被吉利汽车吸收合并
最彻底的整合方式是将极氪完全并入吉利汽车,打造一个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板块。这种方式协同效应最强,但可能失去品牌独立性。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极氪的私有化都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资本运作不再是目的,而是服务战略目标的手段。正如李书福常说的一句话:"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极氪的这次资本运作调整,或许正是为了更好地跑完这场马拉松。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暂时的退后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跃进。极氪的私有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这场资本大戏的下一幕,值得所有人期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