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2025 年上海车展“两少一多”的结构性现象突出

2025-09-0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汽车] | 热度[ 0]


2025年4月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空气中弥漫着不同于往届车展的紧张氛围。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盛会之一,这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义着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展馆内接受专访时,用两少一多这个精辟的概括,道破了本届车展最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参展车企数量减少,传统燃油车型减少,但智能科技展示却空前增多,崔东树指着展馆分布图说道,这不

2025年4月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空气中弥漫着不同于往届车展的紧张氛围。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行业盛会之一,这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义着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展馆内接受专访时,用"两少一多"这个精辟的概括,道破了本届车展最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参展车企数量减少,传统燃油车型减少,但智能科技展示却空前增多",崔东树指着展馆分布图说道,"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整个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缩影。"

车企数量锐减:行业洗牌加速

崔东树:2025 年上海车展“两少一多”的结构性现象突出-1

与2023年上海车展相比,本届展会参展车企数量减少了约30%。曾经熙熙攘攘的8个展馆,如今只有5个展馆投入使用。特别是造车新势力阵营,从鼎盛时期的50多家缩减到不足20家。

"这实际上是一次行业自然出清的过程。"崔东树分析指出,"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和资本市场的理性回归,缺乏核心技术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展台发布会上坦言:"汽车行业正在从'百花齐放'进入'强者恒强'的阶段。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车企,必须要在研发投入、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三个方面都具备核心竞争力。"

崔东树:2025 年上海车展“两少一多”的结构性现象突出-2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车企的参展规模也出现了明显收缩。包括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在内的多个品牌选择联合参展,甚至直接缺席本届车展。这与前几年国际品牌大张旗鼓独立参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燃油车黯然退场:电动化不可逆转

走在展馆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传统燃油车几乎销声匿迹。据统计,本届车展首发新车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85%,而2023年这一比例还只有60%。

在宝马展台,销售总监王明指着一款全新纯电车型表示:"这是我们最后一款同时推出燃油和电动版本的车型,从明年开始,所有新车都将基于纯电平台开发。"

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豪华品牌,大众化品牌同样如此。上汽大众展台上,新能源车型占据了核心位置,而曾经的主力燃油车型被安排在了展台边缘。"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远超我们预期,"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表示,"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50%。"

崔东树认为,这种变化背后是政策、市场和技术的三重驱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充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电池成本持续下降,这些都加速了电动化进程。"

智能科技爆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到来

与"两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多"——智能科技展示空前增多。各个展台最吸引人的不再是车型本身,而是各种智能驾驶舱、车载系统和人机交互体验。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展区人头攒动,其最新发布的ADS 3.0智能驾驶系统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在的消费者买车,首先问的是智能驾驶达到什么水平,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而不是发动机排量多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百度Apollo、小鹏汽车等企业都带来了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最新成果。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截至今天,小鹏城市NGP已经覆盖全国90%的主要城市,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前实现全国全覆盖。"

除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也成为竞争焦点。理想汽车展示了可自主移动的第二排座椅,蔚来推出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而比亚迪则发布了可旋转17英寸中控大屏。

产业链重构:供应商地位提升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本届车展专门设立了智能汽车供应链展区,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等供应链企业的展台规模甚至超过了一些整车企业。

"这说明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重构,"崔东树分析道,"过去整车厂主导一切,现在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话语权大大增强。"

宁德时代发布了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00Wh/kg,同时支持超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电池不仅是动力源,更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我们正在开发具有自诊断、自调控功能的智能电池系统。"

芯片企业同样备受关注。地平线展示了最新一代征程6系列芯片,算力达到560TOPS,可支持L4级自动驾驶。该公司CEO余凯指出:"智能汽车对算力的需求每两年增长10倍,这给芯片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商业模式创新:从卖车到卖服务

展会上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车企不再单纯展示车辆,而是更多强调生态系统和服务体验。

蔚来汽车专门设置了NIO Life展区,展示其生活方式产品;理想汽车推出了家庭能源解决方案;小鹏汽车则重点宣传其超级充电网络和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崔东树指出,"硬件利润越来越薄,软件和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车企可能以成本价卖车,通过软件订阅和服务赚钱。"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公司在中国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用户激活率已经达到35%,"这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好的数字化体验付费。"

国际化新趋势:中国品牌反向输出

往届车展,国际品牌是绝对主角,但本届车展上,中国品牌不仅占据了C位,还吸引了大量国际参观者。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车展国际观众数量同比增长200%,其中来自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经销商和投资者明显增多。比亚迪展台前,一群德国经销商正在仔细研究汉EV的做工和配置;长城汽车展区,中东客户对坦克700表现出浓厚兴趣。

"中国电动车在设计、技术和成本方面都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崔东树说,"特别是智能科技方面,中国品牌已经领先国际品牌半个身位。"

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表示:"今年我们海外销量预计突破1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将超过30%。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对我们智能电动车的需求增长特别快。"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但行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盈利难题。除比亚迪和特斯拉外,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仍处于亏损状态。"规模上去了,但利润没跟上,"崔东树指出,"这不可持续,未来两年必须解决盈利问题。"

其次是技术同质化。随着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不同品牌车型的智能驾驶体验越来越相似。"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每个车企必须思考的问题。"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虽然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但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充电难问题仍然突出。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我国充电桩总量达到800万台,但车桩比仍然只有2.5:1,距离1:1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展望:智能化决定胜负

崔东树预测,2025年将成为智能汽车普及的元年。"L3级自动驾驶将开始大规模上车,智能座舱将成为标配,软件定义汽车真正成为现实。"

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二是软件迭代的速度和质量;三是能源服务的便捷性。"那些能够在这三个方面建立优势的企业,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

展会最后一天,许多车企已经开始为2027年车展做准备。一位不愿具名的车企高管表示:"下一届车展,我们展示的将不再是车,而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移动解决方案。"

夜幕降临,展馆灯光渐次熄灭,但汽车产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正如崔东树所说:"'两少一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智能电动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进,这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站在空荡荡的展馆中,仿佛能听到汽车产业变革的轰鸣声——那不是发动机的轰鸣,而是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