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产业] | 热度[ 0]
新能源车国家标准新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了一项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新国家标准。这项规定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明确要求所有在国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系统必须满足“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指标。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电池哪怕出了问题,也得给乘客留足逃生时间。这个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背后是无数起电动车自燃事故的教训。据统计,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电池问题占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了一项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新国家标准。这项规定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明确要求所有在国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系统必须满足“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指标。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电池哪怕出了问题,也得给乘客留足逃生时间。这个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背后是无数起电动车自燃事故的教训。据统计,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电池问题占比超过60%,这直接推动了这项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标准的出台。
新规还细化了测试方法,要求电池包在模拟热失控条件下,必须能够保证140秒内不发生明火或爆炸。这个时间可不是随便定的,它是根据消防部门的救援响应时间和乘客逃生所需时间综合测算出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个标准甚至比欧盟的ECE R100.03法规还要严格,欧盟只要求电池系统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而我们直接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可以说是全球最严苛的标准了。
这项新国标的全称是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明确提出了“热扩散不起火、不爆炸”的具体要求。所谓热扩散,其实就是指电池组中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高温和火焰不会快速蔓延到整个电池包。新标准要求车企必须通过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包括针刺、过充、短路、挤压等极端工况,来证明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测试过程中,监管机构会用一个钢针直接刺穿电芯,模拟最恶劣的内部短路情况。要知道,电池最怕的就是内部短路,这会导致温度瞬间飙升到800℃以上。按照新标准,即便发生这种情况,电池包也要能控制住火势,确保不会立即发生爆炸。这就像给电池装了一个“防火墙”,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除了针刺测试,新规还要求进行140秒的烈火穿行测试。这个测试相当震撼,要让装着电池包的测试车辆以30km/h的速度穿过140米长的烈火通道,期间电池系统必须保持完好。能通过这个测试的电池,那才是真正的“硬核”产品。
说到140秒烈火穿行测试,就不得不提最近在网上爆火的风行雷霆电池测试视频。在这段视频中,技术人员直接让装载着风行雷霆电池包的测试车冲进火场,计时器上的数字不断跳动,现场火焰温度高达800℃。令人惊讶的是,140秒后车辆驶出火场,电池包居然完好无损,既没有起火也没有爆炸。
这可不是什么特效,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风行雷霆采用的是“铠甲电池”技术,这种电池包在电芯之间加入了航空级的隔热材料,每个电芯都有独立的防火舱。更厉害的是它的智能温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每个电芯的温度,一旦发现异常,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启动冷却系统。这种设计理念很像航天器的“隔舱化”设计,把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分割成多个互不影响的独立单元。
测试结束后,技术人员当场拆解电池包,里面的电芯居然还能正常工作,这个结果让在场的专家都直呼“不可思议”。要知道,以往很多电池包在类似测试中,即便没有明火,内部的电芯也早就报废了。风行雷霆的这个表现,确实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安全标杆。
这项标准的制定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汇聚了行业最顶尖的力量。参与制定的9家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合计占据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90%以上的份额。有意思的是,这些竞争对手这次居然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讨制定行业安全标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制定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初草案要求的逃生时间是300秒,但企业代表普遍反映这个标准太过严苛,可能会大幅增加成本。经过多轮磋商,最终确定为140秒,既保证了安全底线,又考虑了技术可行性。宁德时代的技术总监在会上直言:“这个标准就像跳高比赛,我们既要设定一个挑战性的高度,又要确保运动员真的跳得过去。”
新标准实施后,预计会有15%-20%的电池产品需要重新设计或升级。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对行业整体发展却是大利好。毕竟安全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再好的性能都是空谈。相信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疑虑会大大降低,这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