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科技] | 热度[ 0]
六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养猪巨头相继发布5月销售简报。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生猪销量和销售收入环比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新希望销售收入环比下降达9.77%。这一组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生猪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大猪企们已做好猪价再低两年的准备,为何却还逆势扩张?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在发生:头部猪企一边做着猪价可能持续低迷两年的最坏打算,一边
六月的第一个交易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养猪巨头相继发布5月销售简报。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生猪销量和销售收入环比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新希望销售收入环比下降达9.77%。这一组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生猪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在发生:头部猪企一边做着"猪价可能持续低迷两年"的最坏打算,一边仍在持续扩大产能。牧原股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明确表示,公司已经做好猪价长期低位运行的准备,但今年仍计划出栏生猪5600万头至6200万头。这种逆周期扩张的逻辑背后,实则隐藏着行业洗牌的战略考量。
从成本控制角度看,规模化养殖企业在饲料采购、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牧原股份为例,其完全成本已降至15元/公斤以下,而散养户的成本多在16-18元/公斤。这意味着在猪价持续低迷时,大企业仍能保持相对竞争力,并通过扩张进一步挤压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这种"熬过冬天就是春天"的战略思维,正推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生猪养殖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扩张的必要性。种猪产能一旦削减,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为保持市场地位和生物资产价值,头部企业不得不维持一定的扩张节奏。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说:"这就像一场马拉松,现在比拼的是谁能在亏损中坚持更久。"
5月本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但今年生猪市场却呈现出"供需双弱"的格局。从需求端来看,餐饮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是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8%,但较2019年同期仅增长2.2%。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这直接影响了猪肉消费总量。
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牛羊肉、禽肉等替代蛋白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人均猪肉消费量较2019年下降约5%。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猪肉需求弹性增大,价格敏感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5月气温升高也影响了猪肉消费。随着夏季来临,居民饮食趋向清淡,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某连锁超市采购负责人表示:"近期白条猪走货速度明显放缓,日均销量环比下降约15%。"这种季节性因素与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叠加,共同导致了5月生猪需求的疲软。
行业寒冬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养猪大户"正大集团遭遇重创。其在中国区的养殖业务2022年巨亏212亿元,近期更爆出超5亿元商票逾期的消息。这一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
正大集团的困境并非个案。根据上市公司财报,2022年温氏股份亏损134亿元,新希望亏损95.9亿元,天邦食品亏损39.4亿元。亏损潮席卷整个行业,就连最具成本优势的牧原股份也仅实现微利。这种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深究其原因,除了猪价低迷外,前期过度扩张导致的资金链紧张是重要因素。在2020-2021年猪价高位时,大量企业通过举债扩张产能,如今却要面对债务到期和经营亏损的双重压力。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现在比的是谁现金流更健康,能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史上最长的猪周期底部。与以往2-3年的完整周期不同,本轮周期自2021年1月见顶后,至今已持续28个月,且底部震荡时间明显拉长。这种变化背后是行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改变了周期波动规律。散养户"追涨杀跌"的行为会放大周期波动,而规模企业基于长期战略的产能调整相对平缓。目前,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超过60%,这使得猪周期被拉长和平滑化。
政策调控方式更加成熟。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已经启动多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这种"托底"操作有效防止了猪价过度下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预警机制不断完善,为市场提供了更明确的预期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疫情仍是影响周期的最大变数。虽然目前疫情总体可控,但零星散发仍然存在,这给产能恢复带来不确定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周期可能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会迎来实质性反转。
生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这场调整既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也考验投资者的耐心。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对于消费者而言,猪价波动幅度收窄或许是好事;但对于从业者来说,如何在这个漫长的冬天生存下来,成为摆在面前最现实的课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