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资讯] | 热度[ 0]
5月19日清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聚集了数百名身着统一文化衫的游客。他们手持特制“旅游护照”,在晨曦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在上海外滩、西安兵马俑、桂林漓江等全国知名景区,类似的场景正在同步上演。这是第十二个“中国旅游日”带来的独特风景线。文旅融合新体验:从“看热闹”到“读门道”今年旅游日活动以“游‘阅’山河”为主题,突出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走中轴线,读北京城”系列活动
5月19日清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聚集了数百名身着统一文化衫的游客。他们手持特制“旅游护照”,在晨曦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在上海外滩、西安兵马俑、桂林漓江等全国知名景区,类似的场景正在同步上演。这是第十二个“中国旅游日”带来的独特风景线。
文旅融合新体验:从“看热闹”到“读门道”
今年旅游日活动以“游‘阅’山河”为主题,突出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走中轴线,读北京城”系列活动,邀请文史专家随行讲解,让游客在漫步中了解古都建筑背后的历史典故。参与活动的退休教师王女士感慨:“以前来故宫就是看看宫殿,这次听专家讲解榫卯结构和彩绘寓意,真是大开眼界。”
在浙江,杭州、绍兴等地创新推出“跟着课本游江南”活动,将鲁迅故居、西湖十景等景点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相结合。绍兴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活动启动一周内,相关线路预约量已超过3万人次,家庭游客占比达65%。
惠民措施实实在在:免费开放景区超2000家
今年旅游日最受关注的是各地推出的惠民措施。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共推出各类旅游惠民措施3000余项,包括景区免费开放、门票打折、旅游年票发行等。实行免费开放的景区超过2000家,黄山、九寨沟等5A级景区也推出了半价优惠。
在湖南张家界,来自广东的背包客小刘算了一笔账:“门票省了200多元,加上酒店折扣,这趟旅行节省了近500元。”更让他惊喜的是,景区还免费提供非遗表演和特色美食体验。
智慧旅游成亮点:一部手机游遍全国
今年旅游日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科技赋能。多地推出“云旅游”平台,通过VR技术让游客提前沉浸式体验景点。在四川,峨眉山景区上线了智能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获取AR实景讲解。景区负责人表示:“智慧导览上线后,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1.5小时。”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旅游日期间,“预约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长200%。通过数字化平台,游客可以实时查看景区人流密度,合理规划行程。这种“错峰出行”的新模式,有效改善了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升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与往年不同,今年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在贵州黔东南州,肇兴侗寨推出农耕体验活动,让城市游客亲手制作糍粑、学习侗族大歌。当地民宿老板吴师傅笑着说:“这几天客房天天爆满,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据统计,旅游日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增长45%,带动农产品销售金额超2亿元。
文明旅游新风尚:志愿者在行动
在热热闹闹的旅游氛围中,文明旅游成为另一道风景。在厦门鼓浪屿,头戴小红帽的旅游志愿者成为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不仅为游客提供指引,还随时提醒不文明行为。大学生志愿者小林说:“看到游客们自觉排队、爱护环境,觉得特别欣慰。”
多个景区反馈,今年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明显减少,文明旅游正在成为新风尚。这与各地开展的“文明旅游宣传周”活动密不可分。
展望未来:旅游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旅游日活动的成功举办,预示着旅游产业正在迎来复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日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天的惠民活动,更在于培育全民旅游意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旅游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据预测,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业正在从单纯的观光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夜幕降临,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灯火通明。来自山东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刚刚结束一天的行程,他满意地说:“这次旅游日体验超乎预期,既享受了实惠,又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像张先生这样满怀收获的游客,正遍布全国各地的景区。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5·19中国旅游日”作为重要推动力,正在让更多人感受到“诗和远方”的美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