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汽车] | 热度[ 0]
薛其坤团队突破高温超导瓶颈 国产仪器实现从0到1跨越(副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液氮温区超导材料稳定制备,实验设备100%国产化)【核心速递】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成果,成功研制出临界温度达77K(-196℃)的新型超导材料,并实现连续72小时稳定运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研究从材料制备到测量设备全部采用国产仪器,标志着我国在尖端科研装备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
(副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液氮温区超导材料稳定制备,实验设备100%国产化)
【核心速递】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成果,成功研制出临界温度达77K(-196℃)的新型超导材料,并实现连续72小时稳定运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研究从材料制备到测量设备全部采用国产仪器,标志着我国在尖端科研装备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8年,58岁的薛其坤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得主。这位从山东农家走出的科学家,用"7-11"工作制(早7点到晚11点)创造了多项世界级突破:
1.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现(2013年):被杨振宁誉为"诺贝尔奖级"成果,团队在实验室墙上写下"科学没有捷径"六个大字
2. 界面超导增强机制(2016年):开创了调控超导临界温度的新路径
3.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期间,主导筹建我国首个"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我们做科研就像农民种地,该播种时绝不能耽误农时。"薛其坤常说的这句话,已成为青年科研人员的座右铭。
围绕本次突破,多位院士接受采访时金句频出:
• 王大珩(光学专家):"国产仪器这个短板补上了,就像运动员穿上了自己的跑鞋"
• 潘建伟(量子物理):"在量子领域,我们已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
•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科研仪器的自主可控比芯片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使用的极低温强磁场系统(造价超2000万)由中科院物理所完全自主研发,其3特斯拉磁场强度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科技部数据显示,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国产化率从2015年的13%提升至2022年的31%。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12月揭晓,82岁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和85岁的核潜艇设计大师黄旭华共同获奖。两位"国之重器"铸造者的当选,延续了该奖项"十年磨一剑"的评选传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获奖者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
2010-2019年:平均83.6岁
2020-2023年:平均78.2岁
"这说明我国科技领军人才正在年轻化。"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奖项最年轻获得者仍是薛其坤(58岁),而本次超导突破让他成为下届奖项的热门人选。
【产业影响】
本次突破直接带动超导产业链暴涨,相关概念股单日最高涨幅达18%。据测算,若实现商业化应用:
• 电力传输:可减少现有电网50%能量损耗
• 磁悬浮:运营成本降低至高铁的1/3
• 医疗设备:国产MRI售价有望下降40%
【专家展望】
"就像当年LED取代白炽灯,超导技术将引发能源革命。"中科院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江指出,团队下一步将攻关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预计3-5年内建成示范性输电线路。而薛其坤的回应更显务实:"先把实验室的72小时稳定记录延长到720小时。"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当科研突破与装备自主形成共振,中国科技正走出独特的"双螺旋"发展路径。正如网友的热评:"以前是买仪器做实验,现在是造仪器出成果,这就是质的飞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