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城市] | 热度[ 0]
中国首次实现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是什么这次创造历史的运载火箭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这款火箭可不简单,它是我国首型专门为海上发射研制的运载火箭,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能够进行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之一。长征十一号全长约20.8米,起飞重量约57.6吨,能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快反能力——从接到发射命令到完成发射准备仅需24小时,这个速度在全球都是数一
这次创造历史的运载火箭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这款火箭可不简单,它是我国首型专门为海上发射研制的运载火箭,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能够进行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之一。长征十一号全长约20.8米,起飞重量约57.6吨,能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快反能力"——从接到发射命令到完成发射准备仅需24小时,这个速度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专家介绍,长征十一号采用了"三平一垂"的测发模式,即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水平对接,最后垂直发射,这种独特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发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的第15次飞行,也是它的第3次海上发射。前两次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完成,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可以说,长征十一号已经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次"一箭十星"的成功发射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路透社在报道中称这是"中国航天实力的又一次展示",法新社则特别关注了海上发射的技术难度,称"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尖端技术"。
在社交媒体上,海外网友的评论更是热闹非凡。一位美国网友在推特上写道:"中国航天的进步速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另一位德国航天爱好者则表示:"海上发射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发射位置,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特别有趣的是,一些专业航天论坛上的讨论更加深入。有网友详细分析了这次发射的技术特点,认为中国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小卫星搭载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还有网友预测,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中国商业航天很快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
也有一些声音表达了担忧。比如有评论认为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引发新的太空竞赛。对此,我国航天专家回应称,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愿意与各国开展合作。
这次历史性的发射是在黄海海域的移动发射平台上完成的。具体位置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4度附近的海域,距离海岸线约20海里。选择这个位置可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了精心计算。
专家介绍,海上发射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发射位置,让火箭能够以最佳的轨道角度升空;其次是安全性更高,火箭残骸会落入公海,不会对陆地造成影响;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速度加成,提高运载效率。
这次使用的发射平台是由一艘大型半潜船改装而成,平台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平台上配备了完整的发射支持系统,包括火箭起竖装置、加注系统、测控设备等。最神奇的是,整个平台可以在海上自主定位,误差不超过0.5米。
发射当天,海况非常理想,风力3级,浪高不到1米。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天气条件对海上发射来说是"完美"的。从火箭起竖到发射升空,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2小时,充分展现了我国海上发射技术的成熟度。
这次执行任务的是长征十一号改型运载火箭,官方命名为长征十一号H(海射型)。与之前的型号相比,H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进。最明显的变化是整流罩尺寸增大,可以容纳更多卫星;其次是控制系统升级,提高了入轨精度。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师透露,长征十一号H型的研制历时18个月,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比如海上环境下的防腐问题、平台晃动对发射的影响等。现在这些难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后续更多海上发射任务打下了基础。
有意思的是,这次发射的十颗卫星也各有特色。其中包括三颗遥感卫星、两颗通信卫星、四颗科学实验卫星和一颗技术验证卫星。这些卫星分别来自国内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充分展现了我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还将继续壮大。据透露,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中型商业运载火箭,预计将在2026年首飞。届时,中国商业航天将拥有更加完善的发射服务体系。
这次"一箭十星"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航天2025年开了个好头,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强大实力。正如一位航天专家所说:"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惊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