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财经] | 热度[ 0]
“技术参数”非“美颜滤镜”,车企虚假宣传何时休?---引言:车企“美颜”乱象引争议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为吸引消费者,在宣传中频频“美化”技术参数,甚至涉嫌虚假宣传。从续航里程“注水”到自动驾驶功能夸大,消费者屡屡被“滤镜”后的数据误导。这一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一、车企宣传“美颜”套路大起底1. 续航里程“注水”,实际缩水30%以上许多新能源车企在宣传中
“技术参数”非“美颜滤镜”,车企虚假宣传何时休?
---
引言:车企“美颜”乱象引争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为吸引消费者,在宣传中频频“美化”技术参数,甚至涉嫌虚假宣传。从续航里程“注水”到自动驾驶功能夸大,消费者屡屡被“滤镜”后的数据误导。这一现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
一、车企宣传“美颜”套路大起底
1. 续航里程“注水”,实际缩水30%以上
许多新能源车企在宣传中标榜“超长续航”,但实际使用中,续航里程往往大幅缩水。
- 某品牌宣称NEDC续航600公里,但用户实测仅450公里;
- 冬季低温环境下,部分车型续航直接“腰斩”。
专家点评:
“NEDC或CLTC测试工况与实际路况差异大,车企利用标准漏洞‘美化’数据。”——某新能源汽车工程师
2. 自动驾驶“夸大”,L2级包装成“全自动”
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导致消费者误判风险。
- 某车企广告语:“解放双手,全程自动驾驶”;
- 实际该车仅具备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基础功能。
行业警示:
“过度宣传自动驾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车企需承担法律责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 电池寿命“缩水”,换电成本转嫁消费者
部分车企宣称电池“终身质保”,但细则中隐藏诸多限制:
- 仅限首任车主;
- 电池衰减超过30%才可申请更换;
- 人为损坏(如快充频繁)不保修。
消费者吐槽:
“买的时候说‘终身无忧’,修的时候全是‘条款排除’。”——某新能源车主
---
二、乱象背后: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
1. 市场竞争白热化,数据“内卷”成风
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超100家,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不惜夸大宣传。某新势力品牌高管坦言:
“别人标600公里,你标550公里,消费者直接pass你。”
2. 标准滞后,测试工况与现实脱节
目前续航测试采用CLTC(中国轻型车工况),但该标准偏向低速、低负荷场景,与实际高速、空调使用等条件相差甚远。
3. 处罚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
根据广告法,虚假宣传最高罚款仅广告费用5倍,相比车企动辄数亿的营销预算,威慑力有限。
---
三、社会反响:消费者怒了,监管动了
1. 车主集体维权频发
- 2023年,某品牌因续航虚标遭300名车主联名投诉;
- 社交媒体上,电动车续航打假话题阅读量破亿。
2. 官方出手整顿
- 工信部约谈多家车企,要求规范宣传用语;
- 中消协发布警示:“警惕新能源汽车虚假宣传”。
3. 网友热议:
“参数可以优化,但不能‘PS’!”
“买车像开盲盒,宣传图仅供参考。”
---
四、未来展望:如何撕掉“美颜滤镜”?
1. 车企自律:诚信比流量更重要
- 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公开表示:“续航标注必须对标用户实际体验。”
- 比亚迪等品牌开始标注“典型工况续航”,更接近真实数据。
2. 监管升级:测试标准需“接地气”
- 专家呼吁引入更严格的WLTP(全球统一测试标准);
- 建立第三方续航评测机构,如“电动车版中保研”。
3. 消费者觉醒:用脚投票
- 2023年调查显示,70%消费者购车时更看重真实口碑而非广告;
- 维权意识增强,多家车企因虚假宣传遭集体诉讼。
---
技术参数不是“网红脸”,真实才能赢得市场
车企的“美颜滤镜”或许能换来短期销量,但透支的是品牌信誉。当消费者学会用放大镜看参数,监管的铁拳落下时,那些“PS”过的数据终将原形毕露。唯有真实,才是长久之计。
(全文完)
---
字数统计:约1500字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汽协、公开消费者投诉案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