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文化] | 热度[ 0]
抚州黎川无人机高效作业,科技赋能农业丰收新突破---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一场由无人机技术引领的农业革命正在悄然上演。今年秋季,当地农民借助无人机进行高效作业,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还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黎川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据初步统计,今年黎川县的水稻、茶叶等主要作物产量同比增长了15%以上,而无人机作业的覆盖
抚州黎川无人机高效作业,科技赋能农业丰收新突破
---
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一场由无人机技术引领的农业革命正在悄然上演。今年秋季,当地农民借助无人机进行高效作业,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还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黎川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据初步统计,今年黎川县的水稻、茶叶等主要作物产量同比增长了15%以上,而无人机作业的覆盖率已达到全县农田的60%左右。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标志着传统农业正逐步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黎川县地处赣东北山区,以水稻、茶叶、油茶等作物为主,长期以来,农民依赖人工耕作,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环节,传统方式往往耗时耗力,且容易造成农药过量使用,影响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慧农业的扶持政策出台,黎川县积极引入无人机技术,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广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2022年,黎川县启动了“科技赋能农业”试点项目,首批投入了50余台农业无人机,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的示范田。这些无人机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多光谱传感器和智能喷洒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数据自动调整作业方案。
无人机高效作业的具体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以水稻田为例,在播种季节,无人机通过GPS定位系统,精准撒播种子,避免了传统人工播种的不均匀问题;在生长期,无人机每周进行一次航拍,利用AI算法分析作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问题,无人机立即启动喷洒模式,将农药或肥料均匀喷洒到指定区域,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5倍以上。在黎川县潭溪乡的一片500亩水稻田中,以往需要20名工人耗时3天完成的喷洒任务,现在仅需2台无人机在半天内即可完成,且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农民老张感慨道:“以前我们得背着药箱在田里跑,又累又不安全,现在无人机一飞,省时省力,收成还更好了!”
这一科技赋能的丰收背后,是多方合作的成果。黎川县政府与多家科技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提供了技术培训和售后支持。当地农业部门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整合无人机采集的信息,为农民提供个性化建议。专家指出,无人机作业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促进了可持续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华表示:“无人机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它实现了精准施肥、减药增效,有助于应对粮食安全挑战。黎川的实践表明,科技赋能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符合国家‘双碳’目标。”据统计,今年黎川县通过无人机作业,累计节约水资源约20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500吨,这对保护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反响方面,黎川县的无人机农业模式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农民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积极拥抱,甚至自发组织学习小组,分享操作经验。村民刘大姐说:“一开始觉得无人机是‘高科技’,怕用不来,但现在看它干活那么准,我们都抢着用。今年我家茶叶产量涨了两成,收入也多了!”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带动了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不少年轻人通过学习无人机操作,成为了“新农人”,为乡村注入活力。黎川县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周边县市前来考察,有望在江西省乃至全国推广。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计划在全省推广无人机农业技术,覆盖面积达到1000万亩,预计可带动农民增收超10亿元。
无人机农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初期设备投入较高,一台农业无人机售价在5万至10万元之间,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较大;山区地形复杂,信号覆盖不足时可能影响作业精度。黎川县政府通过提供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方式缓解了部分压力,但长期来看,仍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专家建议,下一步应聚焦于研发低成本、高适应性的无人机型号,并完善农村5G网络,以支撑更智能的农业应用。
展望未来,黎川县的无人机高效作业模式有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杆。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或将实现全自动化作业,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无人干预。这不仅将解放农村劳动力,还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国家乡村振兴局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无人机农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黎川的探索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实证支持。
抚州黎川的无人机高效作业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带来了丰收,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这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点赞:“科技让农业更酷!”正如一位当地干部所说,“无人机飞过的田野,不仅是金黄的稻浪,更是未来的蓝图。”黎川的故事提醒我们,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永恒动力,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