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资讯] | 热度[ 0]
---湖北省秭归县一处地质勘探现场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科研团队发现了一批距今约4.7亿年前的腕足动物化石。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不仅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珍贵材料,更让科学家们得以一窥远古海洋生态的奥秘。当地村民最初在修路时偶然挖出几块“奇怪的石头”,经专家鉴定后确认其科学价值,迅速引发学界和公众的关注。化石发现过程:偶然中的必然秭归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是古海洋的一部分。此
---
湖北省秭归县一处地质勘探现场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科研团队发现了一批距今约4.7亿年前的腕足动物化石。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不仅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珍贵材料,更让科学家们得以一窥远古海洋生态的奥秘。当地村民最初在修路时偶然挖出几块“奇怪的石头”,经专家鉴定后确认其科学价值,迅速引发学界和公众的关注。
化石发现过程:偶然中的必然
秭归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曾是古海洋的一部分。此次发现的腕足化石埋藏于奥陶纪地层中,共20余件,最大个体长度超过5厘米,外壳纹路清晰可见。参与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团队表示,这些化石属于“正形贝”类腕足动物,是奥陶纪海洋中的优势物种。有趣的是,化石群周围还伴生有珊瑚和三叶虫残骸,暗示这里曾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浅海环境。
“化石的完整度非常罕见,连肌肉附着点的痕迹都保留了下来。”项目负责人李教授兴奋地告诉记者。据悉,团队已通过CT扫描技术重建了化石内部结构,未来将结合基因研究探讨这类生物的演化路径。这一发现也填补了华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记录的空白。
腕足动物是一类有壳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外形类似双壳贝类,但实则属于独立的腕足动物门。它们通过肉质的柄附着在海底,靠滤食浮游生物为生。从寒武纪到现代,腕足动物在地球上存活了超过5亿年,堪称“活化石”。奥陶纪时期(4.85-4.44亿年前)是它们的黄金时代,全球海域曾有近2000种腕足动物繁衍生息。
与现代贝类不同,腕足动物的上下壳大小不对称,且壳质成分为磷酸钙或几丁质。科学家通过其化石分布能推断古气候和洋流变化——比如此次秭归发现的暖水种,佐证了当时华中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的温暖浅海。如今全球仅存约300种腕足动物,主要分布在深海冷泉区,它们的衰落与鱼类崛起、海洋环境变迁密切相关。
---
科学价值与社会反响
这一发现迅速登上热搜,网友调侃“湖北曾经是马尔代夫”。当地政府已计划建设化石保护基地,并联合高校开展科普旅游项目。中科院古生物所专家指出,此类化石对理解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的复苏过程至关重要,“4.7亿年前正值奥陶纪生物辐射期,新物种爆发式出现,就像地球的‘青春时代’。”
目前,部分化石标本正在秭归博物馆展出,参观者可通过AR设备“复活”远古海洋场景。研究人员透露,下一步将对比云南、贵州同期化石,绘制更完整的古生物地理图谱。随着勘探深入,或许还有更惊人的发现等待揭晓。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每一块石头,都是地球写给我们的一封情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