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电商] | 热度[ 0]
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物理系简介清华大学物理系创立于1926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物理学科之一,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的摇篮”。这里培养出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在内的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目前,清华物理系在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2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物理系位列亚洲第一。这个“学霸集中营”有个有趣的现象: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一位在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立于1926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物理学科之一,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的摇篮”。这里培养出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在内的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目前,清华物理系在量子计算、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2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物理系位列亚洲第一。
这个“学霸集中营”有个有趣的现象:实验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一位在读博士生透露:“薛其坤院士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要负责关掉走廊总闸。”这种科研精神,或许正是清华物理系保持顶尖地位的秘诀。
要说中国物理系的“天花板”,清华、北大、中科大堪称“三巨头”。清华强在实验物理,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直接问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北大理论物理见长,现有9位中科院院士坐镇;中科大则因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研究享誉全球。
不过近年出现“黑马”:南方科技大学的量子研究院,短短5年就实现了自然科学顶刊论文“大满贯”。薛其坤院士曾评价:“现在选择物理强校,不能只看历史底蕴,更要看科研爆发力。”2023年教育部评估显示,清华物理系在科研经费(年均8.2亿元)和Nature指数(全球第6)两项关键指标上仍保持绝对优势。
这位被称作“7-11院士”的科学家(早7点进实验室,晚11点离开),荣誉簿厚得惊人:2016年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8年斩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摘得菲列兹·伦敦奖——该奖项此前58年从未颁给亚洲学者。
最传奇的是2023年,薛其坤同时包揽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颁奖晚宴上,他的一句“这些荣誉属于我的团队,特别是那些帮我修仪器的研究生”刷屏全网。知情人士透露,他至今保持着每周亲自带研究生做实验的习惯,获奖论文第三作者里常出现本科生的名字。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薛其坤。2024年2月,薛其坤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共同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特别提到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有趣的是,薛其坤最初申报的其实是“教育家”称号。评审委员会认为,他带领清华物理系培养出23位“杰青”的成就,与其科研贡献同等重要。现在清华学生间流传着“薛氏三问”:你的研究能否推动人类认知边界?是否具备技术转化可能?能否培养出超越你的学生?这三个问题,或许正是当代科学家的最好注解。
国际科学界普遍看好几位“种子选手”:潘建伟(量子通信)、施一公(结构生物学)、薛其坤(量子材料)被并称为“中国诺奖三剑客”。汤森路透最新“引文桂冠奖”预测显示,薛其坤团队关于拓扑绝缘体的研究已被诺贝尔奖委员会持续关注8年。
不过薛其坤本人很清醒:“不要总盯着诺奖,当年爱因斯坦获奖也不是因为相对论。”他更看重的是中国正在形成的“科学家群落”——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南科大校长薛其坤、浙大物理学院院长袁辉球,这三位同门师兄弟分别领衔三大研究方向。正如自然杂志评论:“当中国科学家开始集团式突破时,诺贝尔奖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